修订日期:2021-04-24。 引用格式:王晨旭,刘焱序,于超月,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布局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1):1925-1941.[Wang Chenxu,Liu Yanxu,Yu Chaoyue,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rrangement of territorial ecological restoration.Progress in Geography,2021,40(11):1925-1941.]DOI:10.18306/dlkxjz.2021.11.011 生态修复是帮助退化、破坏或损毁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的过程[1]。2019年3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通过了第73/284号决议——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10年(2021-2030年),指出土地破坏和退化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现象,亟须实施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的措施,从而避免、减少和扭转土地破坏和退化[2]。中国政府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开始高度重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布局了黄土高原流域植被恢复、三北防护林保护工程及退化林修复、京津风沙源治理、喀斯特石漠化以及湿地景观生态修复工程、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及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3-11]。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等新时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对国土空间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成为当前中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核心理念[12]。面向新时期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需要达成从区域自主治理向全域空间设计的战略转型[13-14],亟待思考如何站在全域高度以系统思维认识不同国土空间单元生态保护与修复需求的必要性和目标的可行性,实现生态保护与修复区域科学识别、时序科学判别。 遵循生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措施分为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多个层级[15],并在总体上分为生态保护和人工重建[16]2个方面。其中,生态保护是在生态科学指导下保护现存优质生态系统的措施[17],通过实施保护措施进行重要栖息地保育、促进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人工重建是指将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状态[18-19],包括人工途径辅助修复退化生态系统和人工措施为主重构损毁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布局中,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目标不同,因此保护和修复的侧重点也各异。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对生态修复布局的前沿观点、研究不足与研究趋向尚缺乏深入探讨和总结。基于此,本文整理并对比了生态保护、保育、修复、重建的定义与内涵,对近30 a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归纳并论述了不同时期生态修复布局研究在发展历程和关注热点上的区别,探讨了生态修复布局的理论范式,提出了未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布局的研究趋向,通过架构耦合社会—生态目标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布局研究路径,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 概念辨析 1.1 生态修复概念内涵 生态修复在狭义上指对已退化、损害或彻底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的过程。而在广义上,生态修复具备更积极和广泛的内涵,包括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20]。为了更加清晰地表述层次关系,本文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理解为:依据生态系统的本底状态,调整人为措施的干预强度,因地制宜地恢复已退化或者修复已损毁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并积极保护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背景下对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及其周边具备重要生态价值的自然环境进行的质量保障和提升措施[21]。在概念关系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4种方式,即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修复与生态重建的关系可以被总结为图1。其中,保育保护的对象是尚未退化的重要生态系统,人类遵循生态规律,因地制宜地对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意识的保护[17];自然恢复的对象是正在退化的生态系统,重点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力,通过自然演替过程,提升退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辅助修复与自然恢复都关注退化的生态系统,其区别在于“自然恢复”强调人类不直接参与自然空间恢复的过程,而“辅助修复”强调在人类干预下指导和实施相关工程;生态重建的对象是损毁的生态系统,其目的是完全“复制”出被损毁之前的土地存在状态,包括地形、地貌、地物的重建[22]。4种生态修复方式按生态系统退化程度递进,对应了不同地域特征下的生态保护和人工修复途径。 地域分异规律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关注点,也是生态修复布局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生态保护研究需要回答应该在哪里开展本地的保护规划并加强政策管理,人工修复研究需要回答为什么要将某处修复为草地而非林地。同时,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不仅针对“地”,也需要考虑“人”,不仅需要因时因地掌握自然要素的演化机制,也需要理解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从而为科学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基本的区域认知,为因地制宜地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整体支撑。
图1 生态保护与修复内容的概念关联 Fig.1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key concepts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