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将门神”与“四猛八大锤”人物形象的关系和价值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谢九生(1975-),男,江西南康人,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艺术学博士,研究方向:艺术学、文艺学等(江西 南昌 330022)。

原文出处:
晋中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锤将门神”和“四猛八大锤”人物形象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魂魄,有着中华民族至大至刚、积极进取的精神旨意,具有重要的非物质遗产价值,其作为某种精神保护神的形象以雅俗共享和喜庆热闹的民间美术形态凸显了中国民族的精神,而这正是其经久不衰、生生不息的原因之所在。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22 年 02 期

字号:

       中国传统民间门画是民俗艺术年画的一个重要的绘画形式。年画“因在岁末上市,新年贴用,并与祈年祝福相关而得名”[1]88。传统意义上的门画多属于木版年画的范畴,其中门神画是传统民间美术中传播十分广泛的一个艺术样式,在今天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十分重要的画种。尤其是“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2]88,其中“锤将门神”是指在武将门神之中手执“锤”兵器或仪仗的门神形象。人物形象中“锤将门神”被赋予镇邪、祈福的功能并为人们广泛接受,因而在传统民间门神画中占有相当的数量。传统民间门神画的“锤将门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猛八大锤”①人物形象关系密切,特别是在早期门画之中多呈现出“锤将门神”的人物形象特征。比如神荼和郁垒的人物形象就呈现手执金瓜、骨朵或锤的形态特点,与后来出现的“四猛八大锤”人物形象有许多的相似度,也就是说古典小说或戏曲中的武将人物(历史故事中的“四猛八大锤”人物有李元霸、裴元庆、岳云、狄雷等)随着年画的发展而逐步引入到门神画之中。这些民间传说、戏曲与小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或是艺术虚构或曾真实存在,在明清时期大量进入门神行列。特别是其中的历史武将、民族英雄等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象题材,成为传统和现代武将门神画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这一方面表现出十分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和典型性。

       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现代印刷术的发展,门神画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主题与表现手法,这些看似表现平常民俗活动的门神画同时也折射出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祈求。“锤将门神”和“四猛八大锤”人物形象所隐含着勇猛威仪、无惧无畏的民族精神,不仅代表了老百姓祈求镇邪避灾、祈福纳祥的生活愿望,而且以雅俗共赏的形态特征彰显着民族精神。

       一、民间门画中“锤将门神”人物形象的内容构成和形态特征在“锤将门神”的人物形态之中,既有“四猛八大锤”人物形象,又有非“四猛八大锤”的“锤将”人物形象。这些门神多手执“锤”“金瓜”或“骨朵”等兵器,类似于“四猛八大锤”人物形象,“锤将门神”的概念与范畴便具有这些特征而形成。这与“四猛八大锤”概念的形成和故事的成熟过程是相互影响的。“锤”这种兵器是古代将士常用的一种作战工具,蕴含着“力大无穷”与“勇猛精进”的理想化的“无敌”的民族情结。史籍所记载的门神手执的“金瓜”在今天有两种解释:其一认为“金瓜”就是“金瓜锤”,是锤兵器之一种,与明清之后的“四猛八大锤”人物形象是相关的。其二认为“金瓜”是“骨朵”的另一称呼,长柄而锤头比较小类似于棍、棒。当然,在民间门画中手执“骨朵”或“金瓜”大多表现作战形态,有的还表现了举行某些礼仪或仪式的形态特征。

      (一)“锤将门神”人物形象的内容构成

      “锤将门神”是门画中“将军型门画”早期的典型人物形象,或者说虽然“不同地区流行的将军型门画都各具特色,式样繁多,有着朝服者、披甲者、站立者、骑马者、距坐者、执笏者、执鞭锏者、执金瓜者、执大刀者。”[3]51但是,“锤将门神”是最早比较成熟的将军型门画形态之一,或者称为早期代表之一。而且,宋元之后,“各地民间所画门神,除神荼、郁垒,秦琼、尉迟敬德以及魏征外,较为多见者又有孙膑,庞涓、萧何、韩信、赵云、马超、马岱、裴元庆、李元霸、薛仁贵、焦赞、孟良、杨延昭、穆桂英等。”[4]152其中魏征、萧何等人为文门神的代表人物,多为着朝服或官服的形态特征。将军型门神或武门神则在门神画之中具有代表性,这与门神画的实用功能和审美要求相一致,文门神与武门神有时也会同时出现,甚至还会出现文门神手持武器的情形,这可能与门神画的“武将化”有着一定的关系,当然文、武门神都有存在的价值。

       武门神或将军型门画以及“锤将门神”绘画中既有人物名称的,也存在没有标明人物名称而成为某种标准的人物形态范式的现象,且以后一种的现象更为常见,其中包含着某种约定俗成的成分。执“锤”的门画人物形象或“锤将门神”形象,通常认为是从神荼和郁垒开始的,其实可能更早的成庆与神荼和郁垒等一样,都是古代人们想象中能够捉鬼喂虎的勇士形象而逐渐成为门神形象。门画中的“将军型——系供大门贴用的武门神,多为镇殿将军形象。门神披甲胄,手执金瓜、钺斧或大刀,相对站立,威武肃穆,有的还标上‘神荼’、‘郁垒’字样”[5]8-9。这与门画早期主要是镇邪避灾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锤将门神”中最初比较成熟的形象代表就是神荼和郁垒,“我国南北地区流行的门神中,执金瓜的将军上每题以神荼郁垒字样……正是这样古老样式的延续。”[3]50当然,不管是否标上“神荼”和“郁垒”的字样,都受到人们某种约定俗成的认可,直到唐代的秦琼和敬德进入到门画的人物形象之中。“秦琼与尉迟敬德作为门神,在民间影响广泛,流传普及,沿用时代也十分久远。其神像样式也纷繁多样,或坐,或立,或徒步,或骑马,或着袍,或披甲,或舞鞭锏,或执金瓜”[4]154。古代历史故事之中秦琼和尉迟敬德所使用的兵器是鞭和锏等,并没有锤这种兵器,但是,由于门画人物形象的非确定性,早期的神荼和郁垒等形象与后来的秦琼和敬德等历史名将、民族英雄等形象的相互影响,进而又与元代以后的“四猛八大锤”人物形象相融合而逐渐形成持锤的人物造型。“锤将门神”中的“四猛八大锤”形象主要来自历史小说《隋唐传》《说岳全传》等故事中的猛将人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