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间组织在中世纪晚期的法国城市中非常活跃,最显著的表现是兄弟会数量的大幅增长和城市居民参与热情的空前高涨。①20世纪40年代,兄弟会真正进入西方史学研究视野。②迄今为止,大部分研究侧重从教会史和宗教社会史视角揭示兄弟会在平信徒宗教情感表达中的作用。③但是,宗教虔诚既不能全面解释城市居民自发组建兄弟会、构建管理体系并持续履行社会职能的动力,也不能完全概括其对中世纪晚期城市社会的意义。政治思想史学者安东尼·布莱克提出,中世纪兄弟会等社会团体的价值观孕育了近代市民社会思想。④其后,随着对市民社会内涵和本质研究的深化,社会学和历史学学者都认识到,市民社会的核心要素是以自愿和自治为特点的民间组织。⑤因此,兄弟会开始被认为是在中世纪,或至少在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中就已形成市民社会的证据。⑥以此为前提,对兄弟会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中世纪晚期市民社会的基本形态。但有关探讨大多将兄弟会作为民间结社组织看待,未能进入组织内部具体论述其如何塑造了彼时的市民社会。 本文以阿维尼翁兄弟会为典型案例,从兄弟会会规、账簿及公证人档案等原始材料出发,通过分析该城兄弟会在14、15世纪的兴起原因、组织形式和社会职能,试图揭示中世纪晚期法国市民社会的形成基础、运转方式和社会作用。首先,分析兄弟会在14、15世纪法国城市中兴起的原因,阐明中世纪晚期市民社会形成的基础。其次,解读兄弟会会规和选举记录,复原兄弟会的自治体系,论述市民社会运转方式及其与市政和国家政治体制之间的联系。再次,阐述中世纪晚期兄弟会慈善救济和互助体系的特点,揭示法国市民社会在城市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最后,反思市民社会的经典研究范式,以期加深和拓展对历史上市民社会的理解。 一、兄弟会与中世纪晚期的城市社会 中世纪晚期法国城市的兄弟会在何种背景下发展起来,受到哪些因素的推动?兄弟会在14世纪前的发展史以及法国城市社会在14、15世纪的变化,是解答这两个问题的线索。 “兄弟会”在现代法语中写作“confrérie”,源自拉丁语“confraternitas”,在中世纪拉丁语文献中常简写为“confratria”或“confraria”。⑦在中世纪晚期的法语文献中,兄弟会被称为“confrarie”或“confrairie”,如阿维尼翁的圣乔治兄弟会(la confrarie de Saint George或la confrairie de monseigneur Saint George);⑧在普罗旺斯语文献中,兄弟会被称为“confrayria”,如圣灵兄弟会(la confrayria de Sanct Sperit)。⑨“兄弟会”一词的词根为拉丁语“frater”,意为“兄弟”。在中世纪的人们看来,兄弟会是实践“基督徒要像兄弟一样友爱”教义的团体。兄弟会一般不要求会员来自特定阶层或具有特定身份,会员之间是平等关系,以兄弟姐妹相称,个人可自愿加入一个或多个兄弟会。 法国最早关于兄弟会的文字记载出现于9世纪。兰斯大主教因克马尔(Hincmar)提到,兄弟会为会员举办葬礼、为死者祈祷、做慈善、供奉长明灯等。⑩直到11世纪末,有关兄弟会的记载才开始增多。1096年,图卢兹出现第一个被文献证实的兄弟会;(11)1110年,阿维尼翁第一次出现关于兄弟会的记录;(12)1130年,诺曼底的文献首次提及兄弟会。(13)从兄弟会的起源看,它是中世纪西欧日益基督教化的结果,是平信徒自主表达宗教情感的体现。此外,兄弟会的出现和发展,还显示出民众通过结社实践自己主张的需求和能力。这是兄弟会成为中世纪晚期城市基层民间组织主体和市民社会构成要素的前提。 13世纪初,随着城市经济日益繁荣,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主的市民阶层要求获得更多自治权,从而引发城市共同体运动。(14)许多市民以兄弟会为组织与领主斗争。这一运动在主教权力占优势的法国南部尤为激烈,最具代表性的是发生在马赛、阿尔勒和阿维尼翁以改革市政组织为目的的斗争。1212年,马赛的圣灵兄弟会取代该市下城的市政官接管城市,并开始谋求与上城的统一;(15)1235年,阿尔勒市政府被兄弟会取代,后者反对教会对城市司法权的干预;(16)1215年至1224年,阿维尼翁的圣母兄弟会多次反对骑士阶层的特权。(17)在兄弟会的领导下,这三个城市分别从意大利引进波德斯塔(Podestat,源于拉丁语“Podestas”,意为“权力”)制度,扩张市民阶层在市政组织中的权力。(18) 13世纪初的城市共同体运动,总体上削弱了教会和贵族阶层在城市政治中的影响力。但是,由于兄弟会表现出了强大的动员力和对既有政治秩序的破坏力,特别是引发了暴力反对教权的行为,教会开始禁止和解散兄弟会,尤其对城市里的兄弟会予以重击。在13世纪召开的多次主教会议上,兄弟会被冠上“谋反”(conjurationes)和“阴谋组织”(conspirationes)的罪名,(19)受到沉重打击。仅从当时留下的文献看,许多地区兄弟会的历史,在13世纪下半叶至14世纪初出现中断。(20)尽管“兄弟会”一词从13世纪下半叶开始很少在文献中出现,但城市居民自发组建团体进行集体宗教活动的传统并未中断,以“慈善会”等名目出现的平信徒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兄弟会的职能。(21) 14世纪初,教会开始对兄弟会采取一分为二、区别对待的政策,多次召开主教会议加以确认:一方面,严令禁止具有“反叛”性的“坏”兄弟会;另一方面,不再禁止不以“谋反”为目的,崇敬上帝、圣母和圣徒,救助穷人的“好”兄弟会。(22)教会区分“好”兄弟会与“坏”兄弟会的根本标准,在于其是否服从教会的政治和宗教权威,是否遵守既有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