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治理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增进四种认同

作 者:

作者简介:
高国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坚实支撑。从国家治理的视角来看,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这四种认同为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观念与境界、责任与担当、内在自觉与实践维护方面,使社会成员对实现制度所需要的价值信念,有着坚定的体认和行动,从而为国家治理提供坚实的精神动力支撑。这四种认同对于国家治理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作用。增进这四种“认同”,需要从理论教育、实践体验、行动奉献、实现价值等方面予以落实。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2 年 04 期

字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①从国家治理视角来看,在社会成员中形成这四种维度的认同,是国家长治久安、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障,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承担的重要任务。

      一、国家治理及其价值观念基础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新认识,涉及社会治理理念、国家制度体系、公共治理能力等多个层面的现代化战略。“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国家和社会的善治,作为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活动和治理过程,是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治。“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②,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③,在国家治理中,我们形成了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不能以自行”。国家治理不只需要制度体系,还需要有相应的信念支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④治理,不只是制度在发挥作用。所有的治理,都要通过行动的主体——人,而影响行动的主动性、深度、实效性,表征着行动者的认识、观念与价值追求,因而国家治理注重对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让社会成员具有恰当的观念与品格。从作为国家治理重要方面的社会治理来说,我国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治理体系,即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⑤这是重大的制度创新。我国创立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被实践证明符合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制度。⑥几十年来一直广为推崇的群众自治的典范“枫桥经验”就是很好的诠释。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社会治理意愿强烈,希望在社会进步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对国家治理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在治理中,人的认识、体验、认同状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种主体的认识境界,会“提升在公共服务组织的管理中道德地和有效地行动的价值、知识和技巧”⑦。这里需要主体的一种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创造性地看待和处理角色与社会价值要求之间的关系。比如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通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来进行,涉及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可以说,让社会成员拥有对自身制度的认知、观念、价值、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导的、主体间沟通的心灵交流活动。国家或社会组织通过议程设计、制度安排,让社会成员学思践悟,形成该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认同、个人发展所期待的价值理念,让共同体的成员认同并自觉接受该制度要求与精神价值,从而成为共同体自觉的拥护者、践行者、维护者。在注重治理制度作用的同时,强调制度背后人的因素,强调社会成员对制度及其价值的认同,发扬主人翁精神,树立公共参与的观念,从而为治理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英格尔斯强调,“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制度得以运行的关键力量,“那些先进的现代制度要获得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依赖运用它们的人的现代人格、现代品质”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认同和捍卫这种精神价值,这是该价值实现和制度运行不可缺少的软性力量。

      作为国家治理重要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成员提供精神动力,属于国家软实力的范围。“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成功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超大规模现代化的经验。这是我们对自己的理论、道路、制度、文化充满信心的现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制度的精神支撑,包括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⑩,使社会成员达到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治理的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习近平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11)民族的复兴,不只是经济的崛起、制度的建设,还要有精神形态上的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使社会成员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对于体现自身价值追求的制度有深刻的体认与坚定的维护。习近平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提出,“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12)。对于制度及其价值的内心信奉与认同,作为一种根基的、泛在的、深厚的信念,可以产生深沉、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民族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有奋发与创新的活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不可或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