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与马克思的对话范式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群志,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徐怡,江苏师范大学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

原文出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

福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延续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实践”分析方法。尤其以题为“生命政治的诞生”的讲稿为标志,“实践”一词正式活跃在福柯的文本当中。福柯与马克思在“实践”概念上的同构性表现在方法论层面,他们的“实践逻辑”都要求由对社会普遍概念的分析转为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只有通过“实践”的审查才能建立起社会历史发展的合理性。这种通过“实践”的构造逻辑同样隐含在福柯的前期文本当中,即使没有“实践”一词在文本中的具体凸显。因此,从福柯的“解剖政治”到“生命政治”,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逻辑”方法论始终在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实践”成为福柯与马克思的对话范式之一。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22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对于福柯与马克思能够通过“实践”概念对话的可能性,我们有着两方面的考量。就马克思的学说自身而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①,诞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并对马克思之前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史观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而这种对先前理论的扬弃正是基于对“实践”概念的科学阐释。此外,福柯与马克思之间可以通过“实践”概念来沟通的可能性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回到福柯》的系列文章中,张一兵就通过词频统计展现出“实践”在福柯后期“生命政治”思想中的基础性作用。②然而,福柯前期著作中就没有“实践”的在场吗?又或,福柯思想中的“实践”因素一定要通过有“实践”一词在场的文本来体现吗?在莫伟民对福柯政治哲学的研究中,似乎提供了一条可以联系福柯前后期思想中有关“实践”概念的线索。③这是因为,“实践”在马克思学说中也同样具有政治哲学的意蕴,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莫伟民展现的福柯政治哲学的线索来梳理出福柯前后期思想中包含的“实践”概念。

       但这又会产生新的问题,福柯谈论的“实践”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实践”是在同一意义上使用的吗?与此相关,本文将依次处理以下几个议题:第一,厘清福柯与马克思之间的关系,说明本文何以能够将福柯著作中包含马克思主义这一观点接受为理论前提;第二,梳理福柯从“解剖政治”时期到“生命政治”时期的“实践”观点;第三,阐释福柯与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同构性体现在“实践逻辑”的方法论层面。

       一、福柯与马克思之间的显隐关系

       从以上思路出发,我们首先要回答:在马克思视域下展开对福柯思想的反思是否可能?就福柯与马克思之间关系来看,关于他们两者的争论始终处在“显”处,学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样一种局面无疑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基于马克思视角对福柯思想的阐释也似乎变得难以通达,并且在这些争论中不乏有从福柯文本出发,从而得出福柯与马克思之间不存在沟通可能性的观点。甚至有些学者还认为福柯排斥马克思主义,例如,巴利巴尔就认为福柯从写作《古典时代疯狂史》开始,再到《求知意志》完成之后都处在一种对马克思的斗争状态中。④然而,这种塑造福柯与马克思之间对立的做法,只是为了避免一种含糊的境地,即对马克思的批评本身已经潜在地使用了马克思的研究。⑤于是,福柯的思想便成了巴利巴尔用来应对马克思问题域的理论中介。此外,波斯特的做法与巴利巴尔如出一辙,在《福柯、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一书中,他就基于福柯的话语实践理论提出了用来批判马克思的概念。但是,波斯特同时也承认,自己的这项研究工作并没有把福柯的著作当作一个整体来评价,而仅仅从福柯思想的特定方面着手来进行福柯与马克思的比较研究。⑥

       在笔者看来,这些学者的理论进路不足以否证福柯思想中包含马克思学说的事实。这是因为,福柯和马克思之间的人为对立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不同学者维护自身论证立场的逻辑需要,而福柯的思想能够充当这一过程的理论中介也恰恰证明福柯与马克思在思想观点上有着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这些用福柯的观点来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做法大多只是从福柯著作中的个别理论出发,即使可以证明福柯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差别,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福柯与马克思之间没有关系。总之,上述这些观点都过于关注福柯的个别理论,从而忽视了这些观点之间本有的联系,所以才得出福柯与马克思之间存在着“看似的”对立。

       事实上,之所以存在福柯与马克思之间思想关系的表面争论,恰恰是因为其背后含有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⑦,那么哲学家们便是研究和发展这些“时代精神精华”的人。因此,福柯首先作为一个哲学家,在其学术研究中必定会受到他所处时代的诸多哲学潮流影响。毫无疑问,马克思的哲学观点在当时的法国学术圈中无疑是最重要的“时代精神精华”之一。福柯的老师阿尔都塞就是一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具体而言,阿尔都塞在其学术生涯中,致力于通过结构主义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重新阐释。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求学时期的福柯无疑是熟悉他老师所研究的马克思哲学领域的。而在福柯跟随阿尔都塞学习之前,法国哲学界在萨特、梅洛-庞蒂等人的引领下也早已掀起了结合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这就是说,福柯整个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始终有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在场。这一点也得到了福柯本人的承认,他曾在访谈中明确表示自己作为阿尔都塞的学生,对于当时法国包括马克思主义、黑格尔主义和现象学在内的哲学主流都学习过。⑧因此,无论是在学术知识储备上还是在意识形态方面,福柯始终与马克思的思想有所交融。这可以说是第一层“隐性”关系。

       福柯与马克思在思想上还存在着第二层“隐性”关系,这是由于福柯在其著作中并没有过多地讨论和评价马克思所造成的。⑨但与此相反,福柯在一次访谈中,明确地承认过马克思对他的影响,并且还自称是一个“隐性的马克思主义者(crypto-Marxist)”⑩。福柯甚至还讽刺那些认为他从来不引用马克思观点的学者,声称这些人仅仅是因为辨认不出马克思的文本内容才得出这样的结论。(11)

       在笔者看来,造成这一看似矛盾的局面有着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由于福柯个人特有的学术追求,他并不承认教条主义式的马克思主义,福柯想做的正是要消除长期束缚和鼓吹马克思的法国党派教条。(12)从这一点上来看,福柯是故意在其学说中“隐去”马克思哲学的踪迹,以此来“抗议”当时法国形式化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其二,真正影响福柯学术生涯的思想动力来源是尼采—海德格尔这条主线,因而在福柯的著作当中鲜有明确引用马克思观点的地方也在情理之中。(13)福柯曾公开表明过自己在哲学方面的整个发展变化是由阅读海德格尔的著作决定的。(14)而尼采对于福柯的影响更甚,他不仅在学术上起着作用,而且一度成了福柯的“信仰”。尼采对全部传统哲学的颠覆点醒了福柯的“迷梦”,按照福柯的话来说,尼采的著作是一种“启示”,当他自己满怀激情地读完时仿佛变了个人似的。(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