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改革是我国教育格局的大调整,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发展。在“双减”改革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双减”改革亟须改变当前家庭教育学校化、甚至成为学校教育附庸的局面,迫切呼唤家庭教育的回归和重构。 “双减”呼唤家庭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家庭教育之所以出现学校化,甚至被取代的状况,是因为家庭教育彻头彻尾地服务于考试升学的需要,日益脱离家庭生活,变成了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解决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视化问题。“双减”改革致力于克服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问题,体现了“双减”改革的大逻辑、大战略、大格局。“大逻辑”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缓解老百姓的教育焦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追求;“大战略”就是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保障教育公平,不能让教育被资本绑架、被经济裹挟,不能让优质教育资源被垄断,破坏公共教育格局,导致阶层固化;“大格局”就是要修复教育生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校外教育要各安其位,不能混淆和抹杀相互之间的界限,要给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留下空间。 现在的孩子不是跟着学校老师学,就是跟着机构老师学,但就是不会自主学。现在的学校教育跟校外补习教育形成了一种相互绑架的局面,校外补习搞超前学习,学校教育搞超前教学,校外补到什么水平,学校就从什么水平教起,由此形成的校外补习和学校教育相互绑架的局面导致不补课的孩子跟不上,补课的孩子又因重复学习丧失了对学习过程的好奇和挑战欲望,对我国健康的教育机体危害甚大。 “双减”改革要求家庭教育回归育人本位,尽快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从功利化、短视化的教育陷阱中走出来,必须强化“三个坚持”,追求“四个走出”。 (一)强化“三个坚持” 首先,坚持育人第一,不能让应试教育戕害教育初心;其次,坚持健康第一,坚决守住学生身心健康的底线,不能让应试教育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追求升学利益;最后,坚持人格健全第一,不能让应试教育剥夺学生人格塑造的机会。如果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出了问题,学生的一切学习成果都等于零。 (二)追求“四个走出” 首先,广大家长必须从攀比思维中走出来。每个孩子来到世间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位家长应带着呵护、欣赏和期待的目光看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性,懂得孩子的优势、特长和进步。目前,很多家庭把别人的孩子捧在上面,把自己的孩子踩在脚下,别人的孩子就是好,自己的孩子就是这不行、那不行,这种做法会严重伤害孩子的人格和自信,而且越比较,家长越焦虑;越比较,孩子越没有信心。 其次,广大家长必须从分数思维中走出来。从法律角度讲,分数是个人私事,不涉及公众利益,保护孩子的分数,就是保护孩子的隐私权,保护孩子的人格权。分数思维较强的家长,每每看到的都是自己孩子的不足,是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的差距,表现出的是对自己孩子未来教育前景的不自信。走出分数思维,把每次考试看作发现孩子问题、长处、未来成长空间的机会,也即看到孩子成长的希望和未来,由此每次考试评价就成为自己孩子成长和进步的阶梯。在这里,发现孩子的问题、看到孩子成长的希望,比关注分数排名更重要。 再次,广大家长必须从抢跑思维中走出来。古人都懂得,强扭的瓜不甜。大自然一年有四季,经历春夏秋冬,儿童的成长同样需要时间的磨砺,需要耐心和等待。在儿童的教育上,拔苗助长不但无益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很容易对儿童的成长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最后,广大家长必须从过度学习中走出来。所谓过度学习,就是一些家长为了在考试升学上占据优势地位,在孩子的考试科目学习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剥夺、挤压孩子德、体、美、劳等领域教育和学习的时间,导致孩子的学习片面化、应试化,破坏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轻者学习兴趣降低,厌学,甚至辍学;重者出现心理问题,甚至走上绝路。 “双减”呼唤家庭教育尊重自身规律 家庭教育如何走上科学的轨道?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会爱孩子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之一就在于规范和引领广大家长把家庭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坚持科学实施家庭教育。 (一)增强家庭教育意识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人,教育孩子是家长的法定职责。广大家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做好家庭教育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担负起家庭教育的神圣职责。 (二)明确家庭教育定位 家庭教育归根到底是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的如何做人的教育,这是家庭教育最根本的责任和使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家庭教育要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过去,家庭教育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属物,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变成了作业辅导和补习,家庭教育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家庭教育“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困局。 (三)懂得家庭教育特点 家庭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潜移默化,家庭教育是环境熏陶的教育,是在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教育;家庭教育的第二个特点是生活教育,家庭教育是在生活当中进行的教育,脱离了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家庭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相机而教,家庭教育不仅是在家庭生活中实施,而且是在家庭生活中唤醒孩子成长意识的时候给予的相机引导。在这里,家庭教育绝不是刻意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