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2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解决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视化问题。“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我国教育格局的大调整,“双减”改革致力于克服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问题,坚持人民至上,缓解老百姓的教育焦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追求;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保障教育公平,不能让优质教育资源被垄断;要修复教育生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校外教育要各安其位,不能混淆和抹杀相互之间的界限,要给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留下空间。在“双减”改革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本期特别推荐《“双减”改革呼唤家庭教育的回归和重构》一文,以期家长们更好地理解政策、理解家庭教育。

      2022年《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第二章“家庭责任”篇中特别提到,父母应该“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在现代社会的高压下,不少年轻人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生命在他们眼中似乎无足轻重,说放弃就放弃了。自杀年轻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而这背后和生命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本期推荐的《张梅玲:生命教育应该是人生第一课》一文中,记者就“生命教育”这个话题对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梅玲,进行了采访。让我们来看一看张老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吧。

      近年来,一些走进大自然、玩转博物馆等博物学的主题活动开始融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庭素质的整体提升都很有意义。相比有清晰考试价值的一些学科,博物学好像没有什么实际的直接的用途。但博物学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让孩子知道世界之大之美。有家长可能认为博物学,就是参观博物馆,其实不然。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古老学问,涉及了天文、地质、地理、生物学、气象学等诸多学科,可以从多方面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具体要怎么做呢?本期推荐的《博物养志,“全育”家教新亮点》一文给出了方案,家长们不妨参考一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