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引领青年的历史脉络

作 者:
张华 

作者简介:
张华,山东省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中国共青团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社会学元问题出发,追寻“共青团何以能够存在并发展”的答案,可透过现代社会结构中共青团与其缔造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与青年的关系以及共青团在连接共产党人的事业与青年发展需求的特殊作用中去寻找。引领青年自觉服务于党的奋斗目标,在服务大局的过程中促进青年自身利益的实现,促成青年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共青团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充分理由”。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党对共青团引领青年要求的历史文献的梳理,以期发现对新时代提升共青团引领力的宝贵启示。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2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为近现代中国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1]。在百年求索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青年视为革命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把党领导下的青年组织视为助手和后备力量。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对共青团引领青年的具体任务和政治责任都有明确要求,团组织和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也借此找到了报效国家的正确方向。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党对共青团引领青年的要求,可以清楚地看到“引领青年”在共青团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革命战争年代:党对共青团引领青年要求紧迫,任务具体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对共青团引领青年的要求不但紧迫,而且任务具体。

       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以“研究马克思主义,投身社会改造,拥护青年权利”为青年团宗旨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启发了中国最早觉悟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各地早期党组织纷纷意识到团结教育革命青年的重要性。1920年8月,上海党组织派俞秀松组建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9月又创设了培养干部的外国语学社,从来自各地的青年学生中发展了第一批团员。1920年11月,李大钊领导成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指派已经入党的张太雷回天津建团。在党的一大召开之前,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汉,毛泽东在长沙,谭平山、陈公博等人在广州,陆续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党的一大针对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人员成分复杂、信仰各异、活动不能经常化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在各地建立发展团组织并将其作为党的预备学校问题。1921年11月,陈独秀签署《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关于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工作的决议案》[2],制定了青年团的“新章”即《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章程》[3]。该章程将团的名称确定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改造及拥护青年权利为宗旨”。这为全国建团指明了方向。

       2.大革命时期:党以决议案形式明确规定党团关系,要求青年团克服“第二党”倾向,以青年化的方式引领青年投入国民革命

       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4],描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少年工人的悲惨处境,提出“革命的教育在无产阶级少年运动当中成了很紧急需要”。“凡是受掠夺的少年们所在的地方,都是共产主义少年要去活动的地方;要在这些地方组织引导他们做种种经济的奋斗,这是吸引他们归依共产主义革命队伍旗帜最有效的道路。”

       1923年6月,党的三大通过的《关于青年运动决议案》[5],要求青年团“应以组织及教育青年工人为其重要工作”,“对于青年学生应从普通的文化宣传进而为主义的宣传……引导青年学生到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国民运动”,“应开始从事于农民运动的宣传及调查”。

       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过的《对于青年运动之决议案》[6],针对青年团所做的工作与党没有一点分别、实际存在“第二党”的倾向,强调“少年共产团在政治上是要绝对地受党指导,而在青年工作范围以内是须有自由活动的可能”。要“在数量上尽量扩大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针对青年的利益诉求,通过多种方式吸收尽可能多的青年工人、农民、学生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以决议案和通信方式,对党团关系进行制度化变更,指导共青团纠正取消主义、先锋主义错误倾向,拓展对劳苦青年的引领

       1927年4月召开的党的五大,针对大革命失败前党员队伍已经发展到5.8万人、团员队伍仅达到3.5万人的现实状况[7],在《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中肯定“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共产主义运动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一条运河,党须经过这条运河,而影响到广大的劳苦青年群众”[8]。会议通过的《对于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决议案》指出,“在组织上的发展颇为迟缓,落在党的后面,这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最大的缺点,今后须要注意在广大的青年工人、青年农人、青年军人、店员、学徒与革命学生中积极发展组织,团结广大的青年于其周围,努力做到团的群众化”,“应从青年本身利益的争斗和文化体育等运动着手,引导青年群众参加党领导的一切政治争斗”[9]。

       1927年“八七”会议通过的《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规定“党对于青年团的关系,须有极严格的变更。须切实实现各级党部与团互派代表的原则—团部代表有表决权,并引青年团的团员群众参加党的政策问题之讨论”[10]。这一制度化变更,把党团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奠定了坚实的青年群众基础。

       1927年2月,党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党团关系”的第六号通告[11],严肃批评试图“通过取消共青团来加强党的工作”的取消主义和主张“以团代党”的先锋主义错误倾向。1928年6-7月党的六大通过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决议案》[12],肯定青年团“对于革命的发展有过很显著的作用,在革命最紧要关头时与党员群众共同反对党的机会主义的领导”等成绩,对共青团存在的先锋主义和取消主义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要求“彻底铲除”。明确规定“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最近时期中的根本任务,在于取得全部青年工人和被剥削的青年农民群众,以保证夺取政权的工农斗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