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政策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作 者:
林楠 

作者简介:
林楠,女,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青年发展等。

原文出处:
青年学报

内容提要:

青年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有力的青年政策是促进青年事务发展的强大保障。随着中国共产党治理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青年政策制定及实施经历了侧重于行政动员的计划经济、侧重于社会服务的改革开放初期、侧重于制度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阶段。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制度化、系统化的青年政策制定与落实对各方主体均带来一定的挑战:在外部因素方面,青年政策执行的协同治理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在内部因素方面,共青团组织公共政策专业能力建设还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在落实落细“党管青年”原则、加强共青团自身承接政府职能水平和提升共青团公共政策能力建设上进行全新变革。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2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947(2021)04-45-07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良驯研究员新著《青年发展导论》,立足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时空定位,从青年群体的概念内涵、青年发展的目标、重要领域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逻辑缜密、系统全面的阐述。更具创新的是,作者从自身宝贵的研究心得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出发,以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出台与实施实践为研究对象,详细剖析了青年政策之于青年发展的重大效能。青年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政府等公共部门有必要对青年发展进行人为干预。青年发展需要青年政策作为支持[1]。特别是在精细化分工的后工业时代和虚拟现实相交织的网络时代,青年发展面临的环境因素日益复杂,其主要发展诉求也呈现基本性和多样性、高质量与均衡化的融合特点。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该群体难以形成自发性发展动力,独自整合发展的资源、应对发展风险挑战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更为系统、更大力度的支持。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2]。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年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我国青年发展的具体实践,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青年政策。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做出批示,研究制定中国青年发展规划。2017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青年群体为对象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3]。在统一的工作部署下,省级、地市级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从国家到县的四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基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政策体系初步形成。青年发展进入了更加系统科学规划的新时期。政策的形成、实施和演变也成为青年发展研究的关键性变量。

       一、关于青年政策的文献综述

       青年政策是青年事务治理主体工作理念的集中反映,是青年工作措施和目标的集合。通过青年政策体系,青年群体与社会宏观环境及其他社会群体之间形成了一种共生发展关系。关于青年政策,学界从其产生机理、所形成的价值以及在实践中的效能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青年政策的产生机理和逻辑方面

       张良驯认为,青年政策是政府等公共部门为了实现教育和服务青年的目标,在青年事务的管理中就青年成长发展和权益维护而制定的行为准则[4]。沈杰认为,最早产生的青年政策是管理型的,其初衷是以制度化力量解决或矫正青年问题,当青年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或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产生了发展型的青年政策,青年发展政策是在一个更高层面以更加独特的角度从整体上促进青年发展和预防问题发生的制度体系及其操作机制[5]。刘庆帅根据青年人被视为问题或资源的程度,将青年政策划分为问题—干预导向、资源—投资导向两类。根据政策制定主体则可分为世界性青年政策、区域性青年政策、国家青年政策三种[6]。楚国清概括我国青年政策四种主要形式:一是法律法规,二是党和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三是党和政府领导人的讲话和批示,四是共青团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7]。

       (二)青年政策对青年发展的价值方面

       余逸群认为,青年政策是发展青年事务的主导性因素,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有效有力的青年政策指导是促进青年事务发展的重要动力[8]。张良驯认为,青年政策既具有调整青年事务权力分配关系的政治价值,又具有调整青年工作资源配置关系的经济价值,还具有调整青年发展方向和力度的社会价值[9]。他根据金登的多源流理论,认为我国青年发展规划政策溪流主要由共青团的青年政策实践、地方政府的青年发展规划和学术界的青年政策建议构成[10]。

       (三)青年政策实施实践经验方面

       夏扬以2013年世界青年报告为对象,剖析一定时期内联合国以移民问题为主题的青年政策,强调保障青年的教育、就业、权力保护等[11]。雷蕾以当代俄罗斯国家青年政策为对象,阐述政策实施以提高青年综合素质、政治认同与文化自信为价值旨归,逐步形成了青年事务管理部门、青年政策法案和青年政策配套项目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体系[12]。熊美娟等回顾澳门特区回归以来的青年政策,发现澳门青年政策践行了“积极的青年发展”路径,并注重青年参与在青年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也尤为重视青年的公民教育问题[13]。

       通过以上的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学界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国情,借鉴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对青年政策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从源起、功能到成效的观点共识。但对于青年政策的剖析,应当从更为广阔的时空定位进行溯源性的研究,方能更好地理解新时代青年政策的历史性价值,更深刻地结合共青团深化改革来理解青年工作革新的空前必要性。

       二、青年政策的时代特征

       青年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有力的青年政策是促进青年事务发展的强大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国青年政策的来源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群团组织,乃至社会组织、青年群体自身都是青年政策制定和参与的主体。特别是将青年工作作为主责主业的共青团组织,承担着连接党和青年之间的桥梁纽带责任,是青年事务治理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在党和政府的委托下扮演着青年政策牵头和统筹的角色。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青年政策沿革,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随着中国共产党治理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青年政策制定及实施经历了由单纯行政动员向行政与社会动员并举、由对青年的引导教化向对青年成长发展全方位支持的演进过程。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青年政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