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现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罗千峰(1990-),男,河南省信阳市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北京 100732);张利庠(1966-),男,山东省嘉祥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乡村振兴、农业企业管理(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需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小、散、乱、弱”的现实困境,构建“制度收益—交易成本—价值增值”的分析框架,阐释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以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目标为导向,提出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资源重组配置、组织重构升级、产业协同增值”的实现路径。其中,在资源重组配置方面,要拓展冷链运输生态系统,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推进信息公开与共享,降低经营风险;强化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经营外部性内在化。在组织重构升级方面,要提高组织一体化程度,降低交易频率;利用互联网工具强化范围经济,降低资产专用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降低经营不确定性。在产业协同增值方面,要强化消费者主权引领,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优化产业链条,降低物流损耗;推进稳定低价与优质优价,促进利益共享。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2 年 02 期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强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不仅是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产品消费升级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多重短板,突出问题导向,探索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目标,并寻求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可靠路径,对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行业利润、降低流通损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被证实[1-3],但其发展仍面临着“小、散、乱、弱”的现实困境[4-7],造成了物流环节冗余、物流时间增加、物流损耗增大、物流成本上升、物流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优势的有效发挥。

      具体来看,“小”是指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规模小。虽然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是冷链总体规模较小,人均冷库面积较少。规模无效率是我国冷链物流企业无效率的主要原因,而规模无效率主要源于冷链物流企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8]。冷链物流涉及多个主体、环节,服务商数量较多,组织化程度较低,单一经营主体受业务能力和市场范围的限制,获取利润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极易导致冷链断链现象,食品安全与产品品质得不到有效保障,进一步制约了农产品冷链经营规模的扩大。

      “散”是指产业资源空间分布散和资金分散。第一,农产品生产具有分散性,这直接导致冷链物流资源分布的分散性,物流量、物流方向、物流路径难以统筹管理,冷链物流难以发挥对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等诸多主体的有效连接作用。第二,冷链物流产业链较长,其对信息系统、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环保管理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直接资金投入和管理投入要远高于常温物流,而现有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并不完善,资金的使用也面临分散化、缺口大等困境,导致冷链物流集中度偏低,冷链行业还未形成“头部效应”,冷链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体现。

      “乱”是指冷链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完善、标准化程度较低。第一,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涉及食品安全、环境温度控制、包装、运输储存等技术操作规范和制度标准体系,尽管政府已出台了一些冷链物流行业技术规范和准则,但还未覆盖所有农产品物流领域,并且部分标准还不完善,导致部分标准难以执行等问题。第二,监管机制不完备。农产品冷链行业存在“重建设、轻监管”的现象,尤其是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缺乏监管力度,溯源体系标准不一、追溯信息不一致、追溯码乱象等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第三,冷链物流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小而散的农业生产导致农产品的物流也较为分散,农产品物流要经过加工包装、运输工具、物流组织、产品装卸、存储等众多中间环节的转换,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标准化程度低。

      “弱”是指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第一,资产专用性强。冷链物流系统对于温度控制要求较高,温度控制区域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报期较长,资产专用性强。冷藏车的运营成本超过普通车辆的2倍,冷链物流的资产专用性则更强[9]。冷链经营的业务范围、经营时长等都会受到冷链物流资产专用性的影响,也更容易受到“敲竹杠”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第二,物流损耗率居高不下。农产品冷链仓库以单一温区为主,缺乏常温、冷藏、冷冻等多元服务经验模式;冷藏车辆运营不规范,存在大量冷藏柜非法改装等现象,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冷链物流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整体较低,低温农产品损耗率仍较高,利润率较低。由于农产品物流缺乏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导致生鲜行业损耗率居高不下,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率是发达国家的5~8倍,流通损耗率高达20%~30%①,其中果蔬行业的损耗率高达30%[10]。

      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很多学者已开始关注通过优化冷链物流配送路径、选择不同冷链服务模式、强化冷链物流建设质量、推进农村数字经济产业化等措施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11-14]的问题,但从总体上来看,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十分有限。鉴于此,本文引入了“制度收益—交易成本—价值增值”的分析框架,试图通过资源高效配置、组织重构升级、产业协同增值的路径来解决农产品冷链物流所面临的困境,为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二、理论框架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的潜在利润来源于实现规模经济、分散经营风险、促进外部性内在化、降低交易费用等几方面。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破除农产品冷链物流“小、散、乱、弱”困境的有效路径,也是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制度变迁的过程。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有效连接,有利于农产品在更大范围的调配,使农产品大规模、长距离、跨区域、反季节、高效率的流通成为可能,并且可以大幅降低农产品冷链单位流通成本,进而产生规模效益。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促进农产品生产商、运输商、仓储商、配送商及零售商等相关主体的合作,促进预冷预选、包装加工、仓储运输、检验检测、配送零售等相关业务的整合,推进信息流引导、供应链管理、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改善和提升,并且可以优化农产品易腐性的外在环境,显著减少农产品损耗,有效降低农产品全产业链的经营风险。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强化产品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并且可以通过优质溢价和新产品定价的方式将冷链物流产生的外部费用进行分摊消化,使农产品产业链各主体形成激励相容,从而实现产业经营外部性的内在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