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规的理解,公司破产是指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在宣告破产的情况下,公司无力继续经营,或者不得不终止经营,对公司财产进行破产清算,清算所得用于补偿公司债权人。公司破产风险通常就指发生上述情况的可能性。 无论是破产还是破产风险,人们往往都试图规避。由此出现了各种替代词汇,比如,破产(bankruptcy)改称违约(default),破产风险(bankruptcy risk)改称违约风险(default risk)、信用风险(credit risk)、无力清偿风险(insolvency risk)、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财务失败(financial failure)等。然而,这并不利于避免或摆脱破产,也不利于对破产风险的事先计量与事后应对。 就常规的公司而言,每年发生破产的概率往往很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破产风险就不存在,更不意味着破产风险的研究不重要。相反,破产风险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无论破产或类似的表达多么不受欢迎,公司最终都难免走向破产或消失;在此之前,公司必须时时提防和考虑破产风险。另外,资本市场上有关各方(如银行、分析师等)难免要从破产风险这个角度评判公司,既包括有破产危险的公司,也包括正常或健康的公司。 破产风险其实只是公司面临的风险之一。简单划分,公司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两大类。信用风险、违约风险、破产风险都是指公司不能如期足额归还债务本息的风险,只是不同场合的表达习惯或目的不同,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 破产分为流量破产和存量破产两种情况。流量破产指公司的现金流量不足以偿还到期债务;存量破产指资不抵债,即公司价值低于债务价值,通过变卖资产也不能全额偿还债务。一般而言,两种破产的后续处理不同:存量破产需要公司变卖资产来偿还到期债务,即破产清算,其结果往往是不能保全债权人的利益,留给公司股东的财产所剩无几;流量破产往往通过债务和资产重组帮助公司渡过难关,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利益。因此,在破产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有关各方往往会尽可能争取流量破产,避免存量破产。 本文专注于研究破产风险的计量,主要创新是基于严谨的概念和逻辑推导构建了破产风险计量模型,并进一步将该模型应用于流量破产和存量破产风险的计量。基于本文的创新模型,还可以厘清现实中常见的财务比率(如流动比率、负债率等)与公司破产概率的定量关系。 二、相关研究综述 现实中,有关公司破产风险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一是财报分析中的偿债能力研究,主要是通过有关比率的计算来判断公司的偿债能力,进而确定破产风险;二是财务预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公司破产的重要因素,从而确定公司破产风险;三是近年来较为盛行的公司财务造假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个案的研究确定具体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其实,关于破产风险的研究,需要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即公司的破产概率为多大?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流量破产、存量破产的概率,以及短期和长期的破产概率等。上述三个领域的破产风险研究都很有价值,美中不足的是,都不能回答破产概率的问题。 1.偿债能力的研究。有关偿债能力的研究侧重于计算和分析财务比率,具体包括: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现实中还有权益乘数、产权比率等指标,其实是资产负债率的变形,不提供增量信息。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2)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3)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利润/利息(4) 可以说,这些比率通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而偿债能力越强,则破产可能性越小。因此,可以依据这些比率评判公司的破产风险。可惜的是,这些比率与破产风险和破产概率的关系模糊不清。比如,某公司利息保障倍数为3倍,代表破产风险是高还是低,或者是多高的破产风险?再比如,正常情况下,流动比率不能小于1,即公司每1元当年需要归还的负债,必须至少有1元当年可以变现的资产作为保障。这也是迄今为止这些比率中唯一有明确“理论标准”的比率。可是,如果一家公司的流动比率等于1或1.2,其破产概率为多大呢? 这是很容易就会想到的问题,也是关注破产风险研究的相关各方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基本问题。但有关偿债能力的研究无法给出答案,财务理论和实务中目前也没有解答的方法或模型①。当然,复杂一点的问题就更难以解答了。比如,两家公司A和B,假设用公司价值波动率(σ)代表风险,A的波动率和流动比率分别是20%和1.2,B分别是30%和1.8,哪家公司的破产风险更大呢?类似地,A的波动率和负债率分别是20%和60%,B分别是30%和40%,哪家公司的破产风险更大呢? 由此可见,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破产风险有其道理,但似乎过于简单化了。值得指出的是,这类研究不能揭示有关比率与破产或破产风险之间的确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