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学家、“80后”美女教授、博导……袁荃身上贴着众多闪亮的标签,而她还有另一个身份——二胎宝妈。 2021年9月13日,第三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8位女科学家榜上有名,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袁荃正是其中之一。袁荃为何能获此殊荣?工作之外,她是一位怎样的妈妈呢? 一位学霸的彪悍人生 袁荃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从小到大,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个学霸。读中学时,袁荃就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非常喜欢化学课程。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袁荃不假思索地选择化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18岁时,袁荃考入武汉大学,从此与化学相伴一路翱翔。22岁获得武汉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同年保送北京大学。27岁获得北大无机化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她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实验,不断重复着探索、失败、坚持的过程。在北大读博期间,袁荃按照前人的合成经验,做新型有序介孔材料控制合成。她设计了一系列条件实验,尝试近一年都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构。一次实验中,烘箱的湿度控制器突然坏了,按照常规操作,这个实验只能放弃。袁荃却坚持做了结构表征实验,没想到这种反应条件下却得到非常有序的介孔结构。袁荃认为,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品质是坚毅、好奇心、质疑和包容。战胜失败的勇气和毅力是科研人员必备的特质。学生时代,袁荃获得武大宝钢奖学金、北大钟陈玉兰奖学金、康宁奖学金、拜耳奖学金和北大创新奖。其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大奖。这份履历的含金量之高,让人望尘莫及。 2011年年底,袁荃因为家庭的原因,回到了母校武汉大学化学院任教。“青春无权享受,青春无权闲适,青春只有证明,青春只有奋斗。”袁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回国第二年,她就获得国家优青项目资助;2015年,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017年,获得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纳米专项青年项目。这些年,袁荃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其实,袁荃的丈夫廖蕾也是一位学霸,比她大一岁。在武汉大学读博期间,他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培养两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了两年博士后,回国到武汉大学物理学院任教授,和妻子旗鼓相当。2017年,夫妻俩双双进入湖南大学工作,袁荃担任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廖蕾担任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2019年,夫妻俩各自的研究项目共同入选国家杰青项目,被网友们誉为“实力派夫妇”。 学习、工作、婚姻……袁荃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却唯独在做妈妈这件事上栽了跟头。 孩子的成长过程,妈妈不能缺席 经常有青年学者和高校女教师向袁荃求助怎么平衡育儿和工作的关系,袁荃总是真诚地回答说:“作为一名女性科学研究人员,我很难做到平衡。做学问只能靠争分夺秒,忙起来我甚至忘记自己还是一个人,忘记吃饭、喝水和睡觉。大多时候,为了工作,我只能委屈孩子们。” 2012年3月,大儿子安迪出生。因为工作忙碌,袁荃和丈夫商量后,由爷爷奶奶来照顾孩子的生活。“当时,我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孩子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我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因为经常出差,刚开始,从没有离开过妈妈的安迪想念妈妈,每次分别,他眼中的不舍都让袁荃心碎。渐渐地,安迪习惯爷爷奶奶陪在身边,不再黏着妈妈,可母子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看见儿子不再需要自己,这次轮到袁荃开始失落了。她这才意识到,无论自己是教授还是科学家,在儿子这里就是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妈妈是不能缺席的。 2016年3月,安迪4岁时,弟弟托尼出生了。这次袁荃吸取教训,雇了一位家政阿姨,把小儿子留在身边亲自照顾。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一位科学家,袁荃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课堂和会议室,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末常常加班。平时陪伴两个孩子时间最多的其实是阿姨。 每次安迪要妈妈陪他去游乐园,袁荃都满口答应,但总是因为工作原因爽约。她以为,小孩子过段时间就忘了。直到有一次,安迪气鼓鼓地说“妈妈说话不算数”时,袁荃才意识到,只要父母答应过的事,孩子就会记得,而且一直等着。从那以后,她开始像尊重大人一样尊重孩子,不再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必须做到。 一次,两岁的托尼感冒,平时生龙活虎的小家伙一下子病恹恹的。忙于工作的袁荃以为只是普通感冒,让阿姨带着儿子在社区诊所买了感冒药。没想到,托尼病得越来越厉害,她赶紧请假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医生直接开了住院单,托尼的病情已经从感冒拖成肺炎,这下袁荃蒙了。 住院期间,托尼谁都不要,只黏着妈妈。袁荃只得把电脑带到医院,儿子打点滴时,她就坐在旁边工作。托尼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也不舍得睡觉,小声恳求:“妈妈,我睡着了,你别走啊!”那一瞬间,袁荃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是亏欠儿子多少陪伴,才会让他如此没有安全感!她认真地承诺:“妈妈不走,陪着托尼。等托尼出院了,我们一起去吃顿好吃的。”袁荃说到做到,托尼住院一周时间,她一直陪伴左右。这也是袁荃陪伴小儿子时间最长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