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中国青年》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困扰中国青年人的十个伦理问题》的文章。(注:文章中所提出的10个问题依次是:第一,“谁是君子?谁是小人?”第二,“当善良不能引出好结果时,为什么不作恶?作恶也许会带来善。”第三,“金钱万能?金钱万恶?”第四,“不扫自家门前雪,怎管他人瓦上霜?”第五,“为什么非要以死来捍卫正义?”第六,“理想,只能是革命的吗?”第七,“干活,该不该讨价还价?”第八,“面对‘利’和‘义’我该拒绝谁?”第九,“竞争,仅仅是为了赢吗?”第十,“人与人的距离拉大了,福兮?祸兮?”)这些问题是作者平日间与青年人接触中捕捉到的。文章只是客观地摆出了问题,没有什么评论。3年过去了,这些伦理困惑在青年中仍然存在。(注:这一类的文章比较典型的有:《想生存发展就要把自己变得丑恶些吗?》,(《中国青年》997年第7期);《为什么找不到一个纯情女孩?—一个纯情男子的天问》,(《中国青年》1997年第9期);《我不停地奋斗,为什么成功离我越来越远?》,(《中国青年》1996年第10期;《请听听一个“坏孩子”的倾诉》,(1997年11月28日《首都公安报》);《大学生如此丑恶陋》,(《海上文坛》1997年第一期);《少年英雄为何流落街头》,(《人间方园》1998年第3期);)研究青年中存在的这些伦理困惑,探讨青年中为什么会有这些困惑,对于引导青年、对于道德建设和伦理研究会有启发的。 一、在伦理道德问题上青年人有何困惑? 我仔细研究10个问题(注:段跃:《困扰中国青年人的十人伦理问题》载《中国青年》1995年第5期。)所依据的材料。从材料看,10个问题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的界限是什么,产生了疑惑。甚至对明显的善恶都分不清。有人竟然认为她必须帮助老板作黑账,这是为了全体职工的利益。(注:段跃:《困扰中国青年人的十人伦理问题》载《中国青年》1995年第5期。) 第二类:对于千百年来人类所确立的一些基本的道德信念发生了动摇,产生了疑惑。比如,要不要区分君子与小人。有青年认为:“是君子,还是小人并不重要。做小人是技巧,是生存手段。……”为了生存什么手段都是可以采取的,不管道德与否。 这一问题比起分不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似乎更加严重。当人们分不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是仍在竭力分辨善恶的时候,表明人们还是在追求善。而当人们提出区分君子与小人、区分善恶并不重要的时候,就变成了想取消善恶的界限。而取消善恶的区别就意味着不必讲道德。这是做人要讲道德这样一个根本信念的动摇。 与此相关的困惑是很多的。比如:是为善好还是作恶好?有人问:“当善良不能引出好结果时,为什么不作恶?作恶也许会带来善。”(注:段跃:《困扰中国青年人的十人伦理问题》载《中国青年》1995年第5期。)作恶怎么能带来善呢?这个善是对谁而言的呢? 这一类问题还包括做人要不要讲良心?要不要讲人格?要不要维护正义?要不要帮助别人……做人要讲道德,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一个做人的根本信念。如今,这个根本的信念在一些青年人心里产生了动摇,成了一种疑惑。 第三类: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道路有疑惑。其中包括如何对待金钱?如何对待享乐,要不要追求崇高理想?如何对待命运?如何看待奋斗、成功与失败。 这一类的困惑,每一代青年人都会产生。但是,社会的飞速发展,使这些古老的问题变得更加尖锐,更加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人对自身命运的把握也越来越难。特别是在人欲横流的时代,还要不要崇高的理想?在如何对待人生价值的追求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歧路。 二、青年中的伦理困惑是从何而来的? 以上三类伦理困惑中,最值得研究的是前两类。 在青年人中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为什么会出现疑惑呢?眼下流行的说法认为,这是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一切都处于变动之中,原有的道德已变得不适用,而新的道德尚未建立起来,这就必然引起人们善恶准则的混乱,对于善恶的界限是什么说不清楚。 对这种观点我认为不能笼统地肯定,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在有些问题上是这样的,在有些问题上不是这样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由一种分配方式转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由平均主义转变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变化,势必引起原有的一些善恶准则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人们在某些问题上的善恶观念自然会出现一些困惑,会出现一些无所适从的窘态。但是,社会转型并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社会主义制度仍然是根本的准则,社会主义所确立的基本的道德准则并没有发生变化,行贿受贿不会因社会转型而由恶变为善。连行贿受贿这一类历来都视为恶的事情的善恶性质都分不清楚,是另有原因的。 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社会基本的道德水平在下降,行为失范的现象普遍发生,社会风气严重恶化。当人们视行贿受贿为常规,为当然,认为行贿就像买商品要付款一样的合乎情理时,办事不行贿反成了新鲜事,成了有背于情理的事。当人们把受贿视为帮助别人办事应得的报酬时,不受贿反而不合情理。生活在这种风气下的一些成年人,对于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懒得去区分,视善恶为等同;而对于还正在热心追求真善美的青年人来说,他还是想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些年轻人就会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问题上发生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