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推进理路

作 者:

作者简介:
项久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喀什大学讲座教授;范海群,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工程,需回望历史,不忘来时路,总结和传承中国共产党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经验。新时代推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更需立足现实,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明晰常态化制度化的根本要求与内在逻辑关系;坚持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性;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多重激励机制、科学评价机制等,形成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2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21)07-0047-07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1]我们党始终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与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战略高度,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这是党和国家在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对理想信念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作出的方向指引与系统部署。

      一、中国共产党重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历史回顾

      大革命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既注重教育引导青年形成“健全的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及社会观及‘集体主义’的人生观”,[2]又突出革命理想教育,鼓励每个青年做“革命的酵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规定青年团的主要任务就是“养成青年革命的精神,使向为解放一般无产阶级而奋斗的路上走”,[3]“发展他们的知识和社会觉悟……特别讲述中国政治情形及其他种种情形,以启发并养成青年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及批评力”。[4]为了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普遍性和针对性,就“须组织俱乐部、学校……等机关以与青年工人接触而得从事宣传”,[5]开始“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6]成立各种夜校、补习班、学习小组、马列学院、军政学校等承担思想理论教育的任务。在教育载体方面,充分利用讲座、标题口号、报刊书籍等,要求“已有的《工人周刊》及《劳动周报》当尽力推销于工人及党员之间。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当尽力运用《前锋》《新青年》《向导》社会科学讲义等之材料,使用口语,求其通俗化”,[7]以推进青年宣传教育的大众化、普遍化。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宣传部工作议决案》明确提出中央宣传部应开始编译工作,包括理论的译著、党校的教本及普遍的党员教育的大纲。

      土地革命时期,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的革命理论教育,但同时又注重争取、团结、发动青年群众运动。1927年4月,党的五大通过的《对于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决议案》提出:“引导青年群众参加党领导的一切政治争斗,这就是青年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革命教育。”[8]1928年7月,党的六大通过的《关于共产青年运动的决议案》强调,要经过共产青年团“吸收青年工农加入革命的斗争,在这个斗争的过程中,把青年工人和被剥削的青年农民、兵士与一部分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的青年与以共产主义训练。只有积极革命斗争和这种斗争同理论上的教育与参加党的政治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训练出真正为工人事业而工作的战斗员”。[9]之所以重视青年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因为“青年群众更易于接受反帝国主义的思想。在工人、农民中,青年表现着最勇敢的一部分,特别是兵士中青年占主要的成分”。[10]因此,这一阶段青年团的根本任务就是“取得全部青年工人和被剥削的青年农民群众,以保证夺取政权的工农斗争”。[11]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专门研究了红军党内的青年组织及工作,强调“军队中青年利益与成年利益不能划分……党员中青年部分因其有比成年不同的情绪,除一般地接受党的训练外,还有特别受一种青年教育之必要”,[12]也就是说不能脱离青年利益而空谈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教育任务由青年工作委员会指导支部中青年党员组成的青年工作会议承担。此外,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苏维埃大学、中央列宁干部师范学校等干部学校也发挥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在于突出青年的生力军地位,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争取国内全面解放。1937年12月,周恩来在武汉大学所作的《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的演讲就指出:“在国家环境整个的变动下,青年在这时代里所占的地位是最困难而又最重要的。……我们中国的青年,不仅要在救亡的事业中复兴民族,而且要担负起将来建国的责任。”[13]这强调了青年在革命中的支柱作用,以及完成两大重任的努力方向——到军队、到战地、到乡村、到被敌人占领的地方去。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毛泽东作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演讲,强调青年应该懂得中国革命的对象、性质以及过去革命的经验教训,号召每个青年“一定要下一个大决心,把全国的青年团结起来,把全国的人民组织起来,一定要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一定要把旧中国改造为新中国”。[14]陈云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强调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要求“每个共产党员不仅要坚信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而且必须对于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有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和奋斗到底的决心”。[15]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出党员的最高原则性和共产主义道德,就是“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16]面对蒋介石与美帝国主义,党宣传“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些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的观点,坚定青年的革命必胜决心,鼓舞青年“提高战斗精神,培养顽强的战斗作风,养成对敌狠对己和的作风”。[17]这一时期还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号召青年继承孙中山“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扩大而奋斗”“发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等三项伟大的遗产,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工作的精神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