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思想先行”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价值

作 者:

作者简介:
骆郁廷(1956-),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其中,“思想先行”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之一。“思想先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践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百年伟大实践的重要法宝,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使命的关键因素。当前,总结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先行”的宝贵经验,不仅是为了回顾历史,凝练经验,形成规律性认识,更重要的是立足现实,指导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为实现新时代的新使命提供重要的思想先导。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2 年 01 期

字号: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其中,“思想先行”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之一。总结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先行”的宝贵经验,不仅是为了回顾历史,凝练经验,形成规律性认识,更重要的是立足现实,指导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思想先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运用

      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注重“思想先行”,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优先地位。“思想先行”遵循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思想先行”是马克思主义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基本原理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意识对存在、精神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和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①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物质决定精神,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对象,就不可能产生反映物质的精神。人的精神是人脑在一定实践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精神不仅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和物质世界,还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存在和物质世界。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也可以变成物质。精神对物质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又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精神对物质的重要的能动作用,是人们在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在社会实践中,物质的力量固然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等精神的力量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而精神力量变为物质力量的前提是理论掌握群众。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指导和推动群众的实践活动。而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实质上是思想掌握群众的过程,是“思想先行”的过程,是用正确的理论教育武装群众并指导和推动群众实践的过程。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的原理,构成了“思想先行”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思想先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基本原理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源泉,实践决定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建立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人们越是深入实践,越是能够加强人的头脑与客观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是能够接触和反映外部世界。实践越深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接触越深入,人的头脑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也就越深入,越是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人们开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感性的认识,然后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形成理论形态的思想意识。人的正确的思想意识一旦形成以后,这种思想意识就能够能动地作用于我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指导和推动我们的实践活动,达到实践的预期目的。因此,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活动,动物的活动是一种自发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则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自觉的活动。马克思曾经把蜜蜂和建筑师加以比较,强调最蹩脚的工程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在建筑房子之前先在头脑中把它观念地建成了,然后再在实践中建成。这就是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因此,人们的实践活动从来都不是无意识的、盲目的实践,而是一种知行统一的实践,是在一定的“知”指导下的实践,是一定的理论、思想、观念,包括路线、方针、政策等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②。理论若不以实践为基础,就会变成空洞的理论;实践若不以理论为指导,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我们的实践活动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或规律性认识来指导。离开了正确的思想理论或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就是自发的、盲目的,必然遭受挫折和失败。实现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到客观事物的内部、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自觉用规律性的认识指导我们的实践,始终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实践的科学化水平,将实践活动顺利地推向前进并取得成功。而人们的实践活动要克服自发性,增强自觉性,成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就要坚持“思想先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正确的思想启发人们,引导人们,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推动实践。因此,实践决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而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原理,为“思想先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思想先行”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反映世界并创造世界基本原理的运用。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③。这一思想是很深刻的。“这就是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④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但意识总是人的意识,意识反映世界并创造世界都离不开人,人是能动反映和创造世界的主体。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和创造,不仅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⑤意识只有变为实践主体的意识,才能指导和推动主体的实践活动,才能通过实践能动地创造客观世界。而要使正确意识变为实践主体的意识和主体自觉实践的意识,就离不开实践基础上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离不开人的正确意识付诸实践推动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创造,因而也离不开正确思想意识对人的教育、引导和动员,离不开“思想先行”。在思想和行动的关系上,从认识的角度看,思想源于实践,源于人的行动,实践或行动是人的正确思想产生的源泉和基础,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基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或行动,才能形成反映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从实践的角度看,思想先于行动,思想引导实践,能动反映客观事物的正确思想意识一旦形成,就对人们的行动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先导作用。要使正确的思想形成对人们行动的引导和先导,就要在实践或行动之前,用正确的思想教育、提高、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指导、协调、推进人们的实践活动,使人们的实践成为正确思想指导的高度自觉、一致、协调的实践,实现社会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因此,“思想先行”也是马克思主义人的意识能动反映和创造世界基本原理的体现和运用。

      二、“思想先行”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实践的理论创造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中国共产党形成“思想先行”的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直接提出“思想先行”这样一个理念和话语,“思想先行”的理念和话语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实践、指导中国实践,创造出来的一个新的理念和话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实践中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思想与行动、多样与统一等关系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首次明确提出了“思想先行”的重要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践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