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青年群体:新的社会阶层中的新力量

作者简介:
李春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保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北京100732)。

原文出处: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新兴青年群体是在新兴经济领域以灵活就业方式从事新兴职业的年轻人,主要集中于文化产业和生活服务业,网络文化青年、独立文艺青年和生活新业态青年构成了这一群体的主要部分。在北上广等超大城市,新兴青年群体已经成为新的社会阶层中最有活力、最具创新意识、代表未来价值取向的构成部分。本文基于对北京新兴青年群体状况的调查,从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群体构成、人口特征、职业特征和工作价值取向、面临问题、社会政策需求六个方面对这一新生社会群体做出分析研究,力图为相关党政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2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19(2021)05-0062-09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演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社会构成日益分化多元,新的社会群体不断涌现。新的社会阶层就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产生,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日益壮大的一个全新的社会阶层。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界定,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非公经济领域中出现并且人数不断增长的社会群体,具体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①2016年,中央统战部进一步明确,新的社会阶层主要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等四类群体。②根据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2015年新的社会阶层人员规模已达到7200万。③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社会阶层在不断壮大,其内部也在不断生成新的元素。新兴青年群体,就是新的社会阶层当中不断成长的一个新的社会力量,伴随我国新兴经济和新兴职业的发展而迅速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④“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⑤在北上广等超大城市,新兴青年群体已经成为新的社会阶层中最有活力、最具创新意识、代表未来价值取向的构成部分。本文基于共青团北京市委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开展的北京新兴青年群体状况调查研究,尝试对这一新生社会群体的概貌进行描述,分析其职业特征和工作取向,探讨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风险,为相关党政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新兴青年群体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近二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兴起,尤其是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并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就业和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数量快速增长。

       在传统经济结构当中,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往往是低文化水平、低技术含量、低收入的蓝领劳动者,属于次级劳动力市场的非正规就业者,处于社会边缘状态的社会底层人员。然而,知识经济、信息产业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群体的经济社会地位状况;一批拥有知识技能、创新意识、自由理念,注重个性表达,追求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青年人参与其中,由此一个新兴青年群体形成并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迁的过程中出现的新生社会力量,新兴青年群体的产生是我国产业结构快速、巨大变化引起就业结构重大变化的结果。新兴经济和新兴职业的兴起为新兴青年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宏观的经济社会大环境。近些年,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大量新业态、新产业涌现,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以及互联网经济加速发展,非正规就业、临时就业、弹性就业、钟点工、平台协作、数字游民等多种就业形式出现。新兴经济在实现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同时,使得就业流动性大大增加,企业与职工的双向选择机会增加,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大减弱、独立自主性增强。新兴经济带来新的就业和工作方式,促成了新兴青年群体的形成。

       互联网为新兴青年群体的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新兴青年群体的出现和壮大是互联网及平台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互联网的崛起及平台的发展,延伸了工作场域,引发了新兴知识和服务业的浪潮,以弹性和灵活的工作方式吸引了大批青年进入新兴行业。

       首先,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区隔,提供了“无边界”网络场域,使新兴青年跨界流动成为可能。互联网及平台延伸了物质世界,将全世界的人、关系、知识、各类资源广泛链接,成为共享时间的在线组织,个人不需要“在场”,“缺场”亦可参与,因而推动了信息与人员的跨界流动,强化了人们的“无界感”。消费升级带来的去雇主化的产品需求,催生了依托平台的新兴青年群体,比如网络主播、自媒体创作者等。

       其次,互联网平台“去中心化”推动了技能型、知识型、创意型零工经济的发展,为新兴青年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解决了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了大量“零工经济”平台的壮大。新兴青年追求自主性、灵活性、即时兑现的工作方式。“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平台弱化了科层制度和等级架构,灵活契约的组织方式加速了“逆组织化”工作模式的流行,促进了灵活性大、自由度高的劳动用工发展,符合新兴青年对职业保有可逆选择的需求,线上平台可提供从事各类生活服务的青年群体,如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

       最后,互联网背景下新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知识和技能的有偿分享,为新兴青年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新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拥有垂直领域知识技能的青年带来了独立的就业机会。互联网知识咨询的自由检索与提取、知识生产模式的变迁以及海量信息的全方位与无障碍流动,为青年涉足多个领域、挖掘不同消费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兴青年往往掌握着一项或者多项可以变现的知识技能,比如写作、绘画、短视频剪辑等,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完成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与使用,将之转化为大众所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