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十大特征

作 者:
李维 

作者简介:
李维 上海社科院

原文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青少年研究
复印期号:1998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G.S.霍尔(G.S.Hall)系美国心理学家,国际青少年研究的发起人之一。霍尔认为,正常的心理发展包括一系列进化阶段。这一信念使他先对儿童,后来又对青少年进行了心理学研究。1904年,霍尔刊布其重要著作《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这不仅是一部包罗青少年心理资料的百科全书,而且对霍尔关于发展的“复演说”作了最完整的说明。霍尔认为青少年的发展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一)精力过分旺盛和无精打采

      青少年可以有几小时、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精力过分的旺盛,他们热衷于打破各种类型的记录,睡眠明显减少;他们追求某种新风尚,制造流行,欢闹不已。然而,他们又极其容易走向反面,表现出软弱无力、呆缓迟钝、漠不关心、疲倦、冷淡、嗜睡、偷懒、做事缺乏动力等。霍尔说:“当青少年的勤奋状况处于顶峰时,精力极其充沛,举止也较为轻松,可是由于过度训练,很容易疲倦,以致因精疲力尽而无精打采”。与效率过度和紧张不足这一频繁变化有关的是青少年易于罹病。一般情况下,青少年先是精力旺盛,过后才出现无精打采,然而,也有这种可能:首先出现无精打采,过后才见动力,而且一发而不可收。为此,霍尔曾以许多伟大人物为例,指出在他们的成长时期曾荒废了光明,虚度了年华,似乎全然没有出息了;可是后来觉醒过来决心夺回时间,并且超过了他们的同伴。霍尔认为,这些变化可能像心境那样也受到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无疑有着生理方面的基础。“有时好像贫血和充血交替出现那样,随着极端懒散之后又在运动中枢发生几乎是痉孪性的活动”,这种活动具有周期性,显示出有时以月计,有时甚至以季计的节律。霍尔指出,这一现象是暗示着原始人生活的一种返祖现象,更多地受到月亮、潮汐和冷热季节的控制。“过度活动和懒散呆滞的交替,像是古代的狩猎和宴会、禁食和饥荒、迁徙和定居的交替在神经上的回响一般。大自然在这里至少是用更替方式来推进它的发展工作:一时致力于发展机能、一时又致力于增长器官的体积;也许用这种节约的方法比过多地保持均匀、平衡和稳定性更能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看来,发展能力的总能量为了克服每一点上的障碍,好像应该一会儿用于排除这个困难,一会儿用于克服那种障碍;如果它的能量同时用到各个方面,效果就不会如此显著了。

      (二)快乐和痛苦

      霍尔把快乐和痛苦视作生活的两极和生活的最高统治者,认为青少年常容易在快乐和痛苦之间摆动。儿童的心境易于被动,他们哭笑无常,对于各种印象所作的情绪反应是直接的。从青少年期开始,波动就逐渐缓慢下来,但在一段时间内容易趋向极端。霍尔指出,从哲学意义上说,青少年是漫无节制的。“过得快乐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青少年为了快乐而生活,不管是享乐主义型的,还是唯美主义型的”,有些青少年还会出现一种压抑不住的轻浮,亦即一种“欣快症”,它洋溢在活泼过度的每一个荒唐行径中、很难加以抑制。

      但是,这一切又会转为苦痛和不快。青少年也会叹息,但原因并不十分明显。抑郁状态和意识的洋溢状态几乎同样是青少年的特征。“原本是遥远的预期、虽不成为现实,却以一种预兆的方式出现了,模糊地感到生活并不总是愉快,而个人最后不免于死”。特别是在疲劳时,厌世主义的抑郁心境在一段时间会使生活变得暗淡无光,加之各种联想,像换了个人似的。有时,悲哀由不能指明的原因所引发、并且往往出自虚构的动机。怀疑自己不受朋友喜爱,怀疑自己的外貌和性格有不可克服的缺点、幻想自己不是双亲的亲生子女,想象自己不自觉地造成别人的不幸——凡此种种,根据环境、遗传、气质等原因,可以使心境多少趋于极端、彼此断发的次数可多可少,也可以预示着郁闷、消沉和忧郁的来临,甚至漫无目的地打发时光。

      (三)自尊和卑谦并存

      自我肯定有着各种形式,青少年的主要表露可能是虚荣心以及一种自身的美感与诱惑感,觉得自己对于异性具有了不起的吸引力,也可以表现为摆架子,把自己放在显眼的地位;高谈阔论、矫揉造作、修饰打扮,以引人注目;或者自鸣得意。甚至骄傲自大,自以为比别人高明。“厚颜无耻、故意冒犯、无礼辱骂、有时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都是它的不同表现形式”。霍尔认为,自我感是被各种赞扬和奉承喂养起来的。随着自我感的增强,父母和教师的劝告听不入耳了,如果他们出言较为粗鲁,还可能遇到公然的抵制,自我感带来的一种新意识是希望自己成为成年人,或被旁人视为成年人,其目的在于受人尊重、被人征询和获得信任。自我感会达到微妙绝伦的地步,致使环境中数以百计的东西,过去从未触动过心弦,现在却可以刺痛他或使他激动不安了。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荣誉感。青少年对如何获得、维护、损害以及恢复荣誉和自尊的准则定得很细,尤其当荣誉涉及勇敢、诚实、父母、恋人等内容时,还会以拳头、激怒,甚至决斗等方式来加以捍卫。青少年的理想定得很高,但目标却似乎很近,因而生气勃勃的青少年要求社会对自己给以信任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不仅变得难以驾驭、桀骜不驯,而且对周围的习俗和人物抱以高傲的优越感,有时似乎突然失去对别人的尊重,至于钦佩别人就更谈不上了。

      但是,青少年又会感到信心不足和内心虚弱,需要大肆虚张声势来加以遮掩。他们有时也会怀疑自己的力量,担心自己的前途;一俟自尊受到伤害,便会觉得丢尽了脸面,尽管内心有所不满,却感到无力抗拒。这种卑谦和屈辱之感,会使青少年对发生的一切抱着某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有时,纯属想象的羞辱感是这么深切,好像在一段时间内,灵魂被投入最深邃和最悲哀的忧郁之中;这时腼腆的害羞代替了惯常的自信,这种害羞不是朋友们的哄劝和鼓励所能克服或探测的,它只流露在某种秘密日记或祈祷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