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冲突与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古人伏 朱炜 上海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青少年研究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个人以什么态度对待人生,用什么尺度观察社会,以什么样的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也是公民素质的一个根本问题。因此,价值观教育是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教育,它从根本上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使其正确选择人生道路,成为社会的好公民。本文主要从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冲突的认识出发,提出对当前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一些看法。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冲突的表现及其实质

      我们把价值观冲突理解为:对同一价值对象,不同主体之间或者主体自身的价值意识、价值态度和价值评价发生矛盾、对抗,处于无法协调的状态。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冲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的冲突。据对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青年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显示,与80年代初相比,当代青少年最大的变化是自主意识增强,追求独立人格,注重自我感受,崇尚个人生活。然而,由于他们对于自我的认识和对社会的理解缺乏必要的认知,又往往矫枉过正,脱离社会寻找自我,解放自我变成了放纵自我。因而,在独立化、个性化进程中,常常会遇到挫折或遭到非议。这就使追求自我的青少年陷于彷徨、迷茫的境地。价值的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构成一对矛盾,近年来一直困扰着青少年。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对待传统和当代价值观念的态度上。一边是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接受笼统的个人主义,排斥整体主义;一边又同时默认传统观念中的一些具体的价值观念。在这种传统与现代观念剪不断、理还乱的心态中,映射出的是青少年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冲突。二是在青少年的认识和行为上,知与行不一致。这反映了在从知到行的过程中,主体内部的变量,如情感的激励、意志的调控等,没有有效地促进由知到行的转化,这种知行冲突又使青少年在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上陷入艰难的抉择。

      其次是外在功利与内在精神的冲突。在伦理学界向来有“功利论”与“义务论”的争论,即人对价值的追求是外在的物质、利益、享受;还是超越物质,充实人性,提升精神?青少年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欲求也处于困惑之中。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他们向往金钱,渴求名利,但对暴发户或大款并无好感;他们享受超前消费,但对公款吃喝嗤之以鼻;他们信奉实用哲学,讲究人际关系,但对权钱交易、贪污腐败极为愤慨;他们羡慕歌星,但又钦佩雷锋、孔繁森式的高风亮节。他们已不再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古训所束缚,但是知识的洗礼、榜样的陶冶,以及中华文化特有的内省式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不可能不反观自己的精神世界,价值定位到底是外在功利物质,还是内在精神追求,这令他们困惑苦恼。

      再次是理想憧憬与现实观照的冲突。青少年有许多美好的理想,他们希望社会公正廉洁,百姓安居乐业,人际交往和谐;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良现象又与之形成强烈反差,两者发生碰撞。他们困惑于是按照自己的理想行事,还是迎合现实。不少青少年由于从自己的美好愿望出发设计人生道路,往往缺乏现实的基础,因而遇到困难而陷入矛盾与冲突之中。

      如果我们以价值主体的转换为视角,可以对当代青少年价值冲突的表现形式作如下描述:

      首先是青少年个体自我的价值观冲突。许多青少年的情感流露、行动表现都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他们往往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有时趋之若鹜,有时却横加指责。面临价值选择时举棋不定,没有一个清晰的价值取向,说不出其选择的所以然,价值结构中的各种成分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由于其价值判断无章可循,因而自身价值选择常常处于矛盾状态,无法作出正确有力的价值决策。

      其次是青少年个体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就青少年个体而言,他们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认识层次与需求水平千差万别,加上大众文化难以提供明确而坚定的价值导向,这就使得青少年个体之间发生价值观的冲突。例如,对“索取与奉献”、“大学生舍身救农民是否值得”等问题的广泛争论,就反映了青少年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甚至相冲突的价值观念。

      再次是青少年个体与青少年群体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在青少年群体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一些所谓的“嫌弃儿”。他们在情感上遭其所属群体的排斥,与群体的价值观有很大差异性。这些人不从众,个性执拗,好标新立异,如果引导得当,他们的创造性会有益于社会;若忽视或压制他们,也会激起他们人格中的破坏力量,危害社会的安定。

      再次是青少年群体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在整个青少年代际中,或者以年龄段分,或者以地区分,或者以主导活动分,又有许多具有自身价值观特征的青少年亚群体。在这些不同群体之间也存在着价值观冲突。例如,低年龄段的青少年更倾向于主观体验的即时满足,尽管已萌发独立的愿望,但这仅是反叛成人权威的冲动,并不清楚人格独立的内涵及其实现条件。高年龄段的青少年则已开始依托自己更为发展的辩证思维能力寻求一种能彼此协调的出路,因此他们的价值观开始以较为远期的、理智的、现实的方式为主导。这样以年龄为分野的青少年群体,由于存在这些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就有可能在针对同一价值对象时,为自己的利益而各持己见。同样,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的青少年也存在着价值观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少年受“金钱=幸福”的价值观影响较大;而经济不太发达地区的青少年则反对简单地把两者相等同。此外,在同一地区,已工作的青年与仍在学校学习的青年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前者更讲究实惠,而后者还带有精神的享受和向往。不同行业的青年群体之间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同,也表现出价值观的差异或冲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