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为吹愁去,青春憔悴赴黄泉

——法国青年厌世自杀多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民日报:海外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青少年研究
复印期号:199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年前,在法国僻静的埃索纳村庄,年仅18岁的布昌诺在自己家里上吊自尽,消息传开后,伙伴们为之惊愕。大家都认识他,过节时日,他都担任音乐广播员,蛮活跃的,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在他下葬那天,许多人前往参加葬礼。往事如烟,伙伴们联想到自己,不禁产生了茫然的感觉。

      家长们的忧愁不无道理。年轻人轻生已经构成法国严重的社会问题。自杀,对个人来说,也许是个“解脱”,但对家庭、亲朋来说,是个感情冲击,往往带来惩罚性的痛苦。据统计,1996年,法国死于车祸者8080人,自杀身亡者达11280人。这当然不是个简单的数字比较, 而是反映了社会的一个侧面。一份材料还说,当年,15万人自杀未遂:25岁至49岁年龄层中,每10万工人中有61人自杀,每10万知识分子中有10人自杀。对2708名15岁至19岁青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尝试过自杀者占4 %,产生过自杀念头者占11%,其中不少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自杀,与人提及自杀者占47%,农村青年占36%。

      与历年相比,法国的自杀率不断上升,且是世界上自杀率比较高的一个国家,怎么回事?法国社会学家纷纷在探讨个中原因。他们认为,缺乏家庭温暖与沟通、有烦恼而无处倾吐,最终吸毒成癖,但又无法通过自我麻醉而达到自我解脱,是年轻人走上绝途的一个因素;原因之二是经济不景气导致大量失业。法国的失业大军已超过380万, 随着明年启动欧元,失业人数还将增加。30岁至45岁年龄段的男性公民忧患意识甚浓,因为失业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失败与无望,更难规划未来,伴随而来的便是失去生活的勇气;原因之三,这代青年人是在顺利环境中长大的,不像父辈那样经历过战争、长期的经济萧条与恶劣的生活条件,在磨难面前往往缺乏毅力,表现脆弱。

      怎么帮助25岁至45岁的男女青壮年渡过“危险的年龄段”?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法国各社会组织都在积极想办法。自杀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纳莫齐说,“青年需要理解、支持和对话,我们的责任是多做些引导工作”。这个中心最近组织了一场话剧,通过3 个青年轻生给亲朋好友带来痛苦,又无助解决社会问题的剧情,告诫青年:演剧,人死了可以活过来,但在生活中,死人无法复活。青年们要面对现实,勇敢地活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