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流动,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当代青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在目前各种人员的社会流动中,青年的社会流动占有较大的比重:青年的社会流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许多很难以过去的理论模式进行解释的新的特点。 在青年的社会流动中,城镇中的青年流动人口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文所指的城镇中青年流动人口,主要指的是在我国城镇这一地域范围内,来自农村和其他城镇的、户口不在本城镇的而又在本城镇工作和生活的青年。 对于青年的社会流动,本文选择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根据青年研究的特点和要求,从青年发展的角度,对城镇中青年的社会流动进行分析,并由此进行评价;其二,把城镇中青年的社会流动与青年人的人力资源开发联系起来,并通过青年的人力资源开发状况的描述和分析,说明其社会流动的各种现象和特点,由此进行初步的思考和提出一定的建议。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研究室进行的“中国青年职业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的成果之一,依据的是1995年在全国七个城镇的735个调查样本的数据。 一、城镇中青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 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城镇中青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只有71%的青年具有固定的工作和职业,28.8%的青年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城镇中青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在男女青年和城市与农村户口的青年中是有所不同的,性别方面的分层资料显示,在男性青年流动人口中,具有固定工作和职业的青年占其总数的75.3%,没有固定工作和职业的占24.7%;而在女性青年流动人口中, 具有固定工作的只有65.1%, 没有固定工作和职业的占其总数的34.9%,同时,户口所在地方面的分层资料表明,具有城镇户口的青年流动人口中,82%的青年有固定的工作和职业;而农村户口的青年中,只有68.9%的青年获得了固定的工作和职业。 在没有固定工作和职业的青年中,54.2%的人是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14.2%的人是正在上学读书,还有37.7%的人是由于其它各种原因。这里,对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青年人而言,可能有两种原因:其一,的确没有获得一定的工作,这些人或者是由于正处于在从一项工作到另一项工作的流动之中,或者是缺乏必要的能力去应聘某些职位;其二,可以获得一定的工作与职业,但对于某些工作不满意,而希望寻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因而处于不稳定的流动状况中。如果我们把正在上学读书的那部分青年放在一边,那么,可以看到,在城镇的青年流动人口中,仍有26.5%的青年人处于不稳定状况之中。这个数字是相当可观的,这种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镇中社会秩序的不安定,从现实看,目前我国社会治安的状况与这种现象有一定的关系。 二、城镇中青年流动人口的继续流动的意向 有必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目前城镇中的青年流动人口仍然存在一定的继续流动的意向,即使那些已经有固定工作的青年,也是如此。这一点与上述城镇中青年流动人口目前的工作状态,以及他们对于自己工作稳定性的看法是相一致的。参见表1: 表1:您目前是否想调换正在从事的工作? 人数百分比 特别想 125 17% 有点想 24933.9% 不 想 33044.9% 注:4.2%的问卷未填,这部分青年可以认为是目前尚无工作。 在此,明确表示有继续流动意向的青年超过了安心目前工作的青年,达到了将近51%。值得注意的是,与前面是否获得固定工作的情况相比较,除了那些没有固定工作和自己认为没有固定工作的青年人之外,即使那些已经获得固定工作和职业的青年人也是心辕意马,并不完全安心自己目前的工作。这种现象也可以从日常经验中得到说明。例如,在某些城镇的一些自发的劳务市场上可以看到,一些已经有工作的青年人仍然寻求新的工作,特别是星期六和星期日,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无疑,这种现象必然进一步影响城镇中就业秩序的稳定。同时,它对于城镇中青年流动人口的管理也是极为不利的。应该看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青年人个体自身的原因,有其就业所在的部门和企业的原因,也有社会和就业市场中价值规律的影响,等等。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目前城镇中的严格的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动青年的稳定。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约束,以及城镇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以至于在城镇中的青年流动人口不能真正形成比较内在的“城里人”的身份和意识,不能以这样的身份和意识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长远打算和安排。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并不是城里人,他们反正是要回家去的,城镇是不会接纳他们的。因此,稳定有序的生活并不是他们追求的主要目标。相反,经济利益、收入等成为他们考虑的比较主要的因素。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他们不惜经常地调换工作,并以此作为主要标准,对不同的工作进行比较,进而对自己目前的工作进行取舍。这种情况对于来自农村的青年,显得尤为明显。 第二,目前城镇中青年流动人口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组织化程度低必然带来对青年流动人口的稳定缺乏有效的制度化约束。从目前的情况看,相当多的一部分青年流动人口在城镇中的就业常常是个体行为,尽管他们中有的也与就业单位签订了某种用工合同,有的也有一定的担保手续。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和强有力的制度的约束,一旦有更大的利益的诱惑,这些合同和担保往往就不会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