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青少年学生德育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苏春景 山东聊城师范学院教科所

原文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青少年研究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引 言

      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德育现状究竟怎样?面对现实应采取什么对策?我们对山东省聊城市中小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为反映真实情况,选取的小学既有办学水平较高的,又有办学水平一般的;中学包括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师范等。为更有效地说明中小学生实际,另选取聊城师院的部分大学生作为参照系。〔1〕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辅之以座谈、观察等方法。问卷含二重、三重选择,根据随机取样的原则,在以上单位共发放问卷1000份,再从收回的有效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份,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一、当前中小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状况令人担忧

      “德育抓不抓无所谓,只要搞好学习成绩就行。”这是当前中小学比较流行的观念,它给中小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严重的。相当多的人处于悲观失望之中。(见表1)

      表1 你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已这么多年了,你认为自己生活得——

      答案很有意义 马马虎虎

      毫无意思

      类型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小学 19 95% 1 5% 0

      中学 26 52% 2040% 4 8%

      大学 15 50% 1447% 1 3%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中小学生天真烂漫,朝气蓬勃,乐观向上。但从表1看出,对于人生观的认识,中学阶段只有52%的学生感觉“生活得很有意义”,40%的感到“马马虎虎”,认为“毫无意思”者也占8%,对生活感到茫然者高达48%。持“马马虎虎”态度者,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增长趋势比较明显:由5%到40%到47%。引人深思的是,小学生中有95%的人感到生活很有意义,与后两者“马马虎虎”、“毫无意思”相比,经X[2]检验,差异极显著。说明年级越高,知识越多,越倍感人生暗淡无光,有的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剧,还是社会教育的负面效应?其中,由中学到大学变化不大,而由小学到中学有一个突变,表明中学阶段是易出问题的关键阶段,应给予高度重视。

      世纪之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首先要在政治上过硬,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在21世纪担负起重大责任。一个人一旦对人生失去信心,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存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观念,绝不会有讲政治、讲理想的头脑,也很难在生活习惯、文明修养、社会公德方面达到面向未来的要求。与老师、家长的座谈发现,目前的中小学生盛行“比吃、比穿、比富”的不良风气。我们观察到,七、八岁的小孩时常津津有味地议论“谁家富?”、“谁的家长当的官大”,进取心、奋斗心荡然无存,依赖心、享乐观占了上风,道德品质不过硬,思想也会出问题,政治立场也自然丧失。表2证实了这点:

      表2 你在街上看见别人偷东西,你将——

      答案制止他

      让别人管

      不管不问

      类型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小学 18 90% 0

      2 10

      中学 18 36%17 34% 15 30%

      大学 5 17%12 40% 13 43%

      表2的统计表明,对于坏人坏事,中学生的反应是冷淡的。当有人明目张胆地在街上偷窃别人的东西时,34%的人“让别人去管”,30%的人“不管不问”,两者合计高达64%,与36%的“制止他”者相比较,经X[2]检验,差异极显著,说明歪风已压倒了正气。中学生踏进高等学校的大门之后情况变得更糟,大学生中有40%的人主张“让别人管”,43%的人则”不管不问”,共占83%,与17%的“制止他”相对比,经X[2]检验,差异极显著。由此观之,中学阶段以上的青少年只有少数人具有正义感。我们寄予殷切期望、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少年的道德认识水平竟如此之低,不能不使人感到震惊。值得提出的是,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远远高于中学生、大学生,对同样问题的回答,小学生有90%的人认为“应制止他”,而其它两种情况的合计才占10% ,经X[2]检验,差异极显著。这说明青少年的本质是好的,他们本来具有一颗诚挚善良的心,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变越“坏”了呢?究其原因,一是来自复杂的社会影响,二是由于不当的教育方法。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值得考虑的敏感问题之一,是学生年龄特征的不同所致的一系列变化。我们认为,小学生还未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还比较模糊,易迷失方向,用什么样的观点影响他们,就形成什么样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故此时灌输显得非常必要。与此同时,督促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伴随着思维能力的飞跃发展,中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如仍以灌输为主就会适得其反。而应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特点,以活动为主,在实践锻炼中得到陶冶、感化,增强其“免疫力”。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教育活动,形式应生动有趣,方法宜灵活多样,诸如“民主谈话法”、“比较鉴别法”、“榜样示范法”、“心理咨询法”、“社会调查法”、“艺术陶冶法”、“幽默教育法”、“角色扮演法”、“竞赛激励法”等可资借鉴。对于大学生则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与腐败问题,发展其科学的道德评价能力。

      表1、表2的统计结果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较小学生有些退步,在某些方面也低于大学生,我们称此现象为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峰谷现象”。该现象的出现足以证明中学阶段是德育的困难期、最佳期、关键期。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1)心理发展呈“半依赖、半独立型”特征,教师、家长苦口婆心的说服往往产生逆反心理,易出现道德认识模糊、道德行为失调现象;(2)生理发展正值第二性征出现之时,加之电视、电影、报刊等某些低级趣味的舆论导向,诸如“性犯罪”之类的少年问题也会产生。鉴于此,教育工作者应牢牢盯住这个阶段,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切实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只有这样,才有使德育工作事半功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