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劳动教育的特点及趋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雪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胡露露,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上海 200240)。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老龄化和人才资源与发展需求矛盾日益突显的今天,完整、准确地把握新时代青年劳动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推进青年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到劳动教育本身的与时俱进,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全面培养和发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时代青年劳动教育,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教育重心,实施从劳动教育本身向全面育人提升;应该着力创新人才培养,从教会劳动到教会能动创新的目标推进;应该注重系统整合,教育内容从自我封闭向实践一线全面拓展;应该突出创新优化,从传统单一向一体多维教育方式转变。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1 年 12 期

字号: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同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结合的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变革突破了传统生产方式、社会分工和交往形式,不仅拓展了劳动就业空间,改变了传统劳动观念,激发了青年创业热情,也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带来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挑战。近年来出现的“内卷”“躺平”“反内卷”等网络热词,反映的正是新时代青年群体对什么是新时代应有的奋斗精神,如何奋斗才能带来美好生活的深入思考,而奋斗的背后是劳动价值观和劳动能力素养的彰显和竞争。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围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概念内涵、实践路径、经验启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有学者从“人工智能”“第四次工业革命”“异化风险”“劳动分工”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背景,根据劳动教育政策、价值取向、课程设置等线索,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学者对劳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重新阐释,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是德育范畴概念,而且是德育、技术教育和实现育人目标途径的统一体[2];有学者指出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强化课程建设、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创新实施策略;还有一些学者着力对劳动教育政策嬗变特点[3]、劳动教育研究的未来展望[4],以及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的特征与趋势[5]等进行了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不过,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老龄化等生产方式叠加究竟给传统劳动观、人才需求、劳动教育实践带来怎样的新变化、新要求、新问题,如何立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与现代发展目标进行更具时代针对性的研判与布局,如何通过有效劳动教育应对新生生产力与现有人才结构和质量矛盾,应对人力资源需求与青年劳动价值观、劳动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这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聚焦新时代青年劳动教育特点与趋势予以分析把握,才可能找到有效思路。2020年,中共中央联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政策高度对如何实现青年劳动教育的大中小一体化发展提出具体目标和政策要求,本文拟以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两个大局、思想政治教育要立德树人、青年使命担当等重要论述,以及劳动教育相关政策文件为指导依据,结合国内外发展大势,从教育重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四个维度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特点和趋势进行初步研究,以提高新时代劳动教育质量,为育新人、开新局,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一、强化立德树人,教育重心从劳动教育本身向全面育人提升

      教育的发展受主客观条件制约,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教育重心必然存在差异。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青年科学劳动价值观和劳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势而变,适时调整重心,才能发挥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独特价值。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青年应该怎样提升自身素养能力以应对各种风险,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勇立潮头、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已经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推动教育重心转移的源动力。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中,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6]。这给劳动教育提出了教育重心从劳动教育本身向全面育人提升的时代要求,这一要求可以从多维角度进行解读。从生成逻辑看,劳动教育将从生产建设逻辑向教化育人逻辑推进。传统劳动教育提倡“爱劳动”,重点在于改造轻视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的剥削阶级劳动观,强调“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7],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8]。如今,劳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通过旗帜鲜明地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质量劳动教育来教化育人,“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9];从价值旨趣看,劳动教育将逐渐摆脱工具理性主宰的价值导向,从解决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问题、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生产技术人才短缺问题的手段变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10],“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11]的价值目标本身,强化对实现人自身价值的关照;从核心主题看,新时代劳动教育虽然包含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传统劳动教育的内容,但更注重把培养时代新人这一核心主题化入具体劳动实践,以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新时代劳动教育之所以将在立德树人这一时代特点和要求牵引下,实施从劳动教育本身向全面育人的重心提升,源于以下几点。

      首先,教育重心的提升是对劳动教育本身发展困境的有效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加速发展丰富了劳动形式,消费社会繁荣发展所突显的强大资本逻辑和交换价值使劳动内涵的抽象性愈加明显。劳动内涵和形式的变化,一方面要求青年树立正确劳动观,保持社会主义劳动的本质,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并使劳动价值得到公平合理认识与分配;另一方面要求青年具备更高的综合素养,以应对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给劳动者带来的轻视体力劳动、盲目追求金融泡沫,重视虚拟经济、忽视实体经济发展,重视资本要素分配、轻视劳动价值分配等劳动观扭曲和劳动异化问题。这无疑给以劳动教育本身为重心的传统劳动教育带来两大难题:一是能否应对劳动认知偏差,建构科学劳动价值观;二是能否满足劳动者素质的综合性发展需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育人重心的提升正是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难题。通过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全面培养青年人良好的劳动习惯、情感和技能,尤其是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奋斗精神、有效竞争的内涵、特点,建构科学评价体系,达到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并进的综合育人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