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历程与现实启示

作 者:
段妍 

作者简介:
段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 130024)。

原文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内容建设日渐规范化系统化。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充分利用媒体拓展教育空间,平台建设逐渐多样化。持续推进共青团组织建设,支持保障共青团各项教育活动开展,组织建设日趋完善。这既为当下我们党进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宝贵经验,也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走向制度化提供重要依托。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1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21)8-0009-06

      凝聚青年力量,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不断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1]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回望与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历程与经验,对引导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品格、投身强国伟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加强理论、历史与国情教育,为青年树立理想信念提供重要引领

      习近平指出,广大青年应“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2]21,这是中国共产党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刻总结,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百年来,党在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引导青年根植共产主义理想,不忘红色历史基因,确保理想信念教育底蕴深厚、方向正确。

      (一)始终如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需要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塑造青年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石,不断增进青年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贯穿于青年教育中。1934年,毛泽东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3]9,强调在教育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政治理论启发青年的阶级觉悟,使其深刻了解在苏维埃斗争中所肩负的阶级责任,坚定团结制胜的信念。新中国成立后,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加正规化、系统化,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以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革命斗争经验武装青年”[4]491,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以系统的共产主义教育提升青年的政治觉悟,巩固和扩大学校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阵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将“有理想”放在“四有新人”培养目标的首位。中国共产党以“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形式实现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的规范化与常态化,使学生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基础上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知和坚定信仰。党的十九大以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成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理论教育,进一步深化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与实践价值的认识,增进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二)一以贯之加强历史教育

      历史教育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青年认清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充分了解和真切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发展的艰辛性,成长壮大的必然性,促进青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5]533,希望通过历史教育,引导青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深化对中国革命现实的认知与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向学生讲述中国革命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引导学生自觉听党话,坚定跟党走。改革开放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一度泛滥,部分青年学生出现思想波动,理想信念开始动摇。邓小平强调:“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6]198。事实证明,加强青年历史教育是极端重要的事情,是引导青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更多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愤图强的光辉历程,更多认识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7],这为加强历史学习教育,筑牢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提供了根本遵循。使广大青年在历史文化的学习中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为广大青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厚植历史根基。

      (三)与时俱进推进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青年进行国情教育,有助于引导青年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青年爱国奋斗的热情,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结合国家发展与时代需求,与时俱进推进国情教育,帮助青年认清基本国情、把握时代主题、明确历史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帮助青年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性质,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与前途,中国共产党号召青年“要同群众在一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8]247,动员青年投身工人罢工运动、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党的革命事业,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形成“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政治信念。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需要千千万万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青年,创造一个富强民主的新中国。毛泽东强调:“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3]66,鼓励青年艰苦创业,在劳动中树立为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的信念。改革开放后,对青年进行国情教育成为动员青年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举措。江泽民强调:“必须向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加强国情教育”[9]237,引导青年深刻认识共产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将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同国家当前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为更好开展青年国情教育指明了方向。以此为遵循,新时代青年国情教育更加突出实践导向,号召青年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实现理论知识向内在信仰的转化,增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