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作 者:

作者简介:
佘双好,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青年明确提出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新要求。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青年观的内在要求,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青年观的传统,把对青年的时代要求与伟大建党精神联系起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联系起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要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具体内涵,把对青年的要求置于宏大的历史视野,对青年内在精神品质进行了新的塑造。要引导青年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为己任,不负时代、韶华、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1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21)09-0056-07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成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成长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从马克思主义政党青年观出发,观照历史和现实,充分揭示了青年与党和人民事业的内在关系,高度评价广大青年在党的百年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提出新的要求,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对青年提出要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期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青年内在精神品质的要求,是对青年成长要求的时代升华。

      一、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内涵

      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要求,这在党的领导人对青年的期望中并不是第一次提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也多次提到。比如,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要求;在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中,明确提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要求。在“七一”讲话中针对广大青年提出期望和要求,具有特定的内涵,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各有其具体的内涵,但同时它们又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的整体。

      一是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是对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方面的要求。志气是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发愤图强做成事的气概,是有理想、有信念和意志坚强的一种综合表现,是人们寻求符合社会历史需要和人民认可的正确目标且为了实现目标所表现出的奋发向上、积极作为的精神状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豪情壮志,有“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坚毅执着,也有先贤哲人“志不强者智不达”“有志者事竟成”“志当存高远”的谆谆劝诫。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志气有着鲜明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志气的民族。为了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和挫折中求索、在风雨飘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志气又表现为革故鼎新、敢闯敢干,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杀出一条血路来”[3]的勇气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志气,既针对不同领域的群体指出志气具体是什么,也从总体上阐明了新时代青年的志气。比如,在考察扶贫工作时强调志气是自力更生,在与科技创新有关的讲话中强调志气是顽强拼搏、刻苦攻关、自主创新、勇创世界一流,在表彰体育运动员、一线劳动者的讲话中指出志气是不畏艰辛、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勇创佳绩,这些是对志气具体表现的阐明。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各界优秀青年体现了“当代青年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4]2017年5月,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中指出,“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5]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学生要“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6]这些是对新时代青年志气的总体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气,既继承和发扬了历史上形成的融入民族血脉的志向气概,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新时代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就是要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向,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创一流、为国争光的气概。

      二是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是对新时代青年的内在品格和精神气质的要求。骨气,意指刚强不屈的气概。骨气既体现在个体人格方面,也体现在民族气节之中。在个体人格方面,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君子形象;在民族气节方面,表现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气节。西汉苏武牧羊十九载持节不屈、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南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古代中国人有骨气的典型代表。近代社会,即使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中国人同样铁骨铮铮。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7]1949年8月,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8]1963年12月,邓小平针对苏联限期一个月内撤走全部在华专家之事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人民更有骨气了,这种骨气产生一股力量,自己努力,自己干。人民更团结,战胜困难的精神更强了。别人不帮忙,自己想办法。”[9]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初心使命的斗士和勇士,在革命中表现出来的坚定信仰、坚守理想、崇尚正义、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品格,正是中国青年有骨气的写照。革命战争年代青年不惧强敌的铁骨,建设年代青年迎难而上的风骨,改革发展新时期青年敢闯敢干的傲骨,都是当代青年增强骨气的精神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这种骨气既有历史继承性内容,也有时代创新性内容;既包括对民族气节的要求,也包括对个人修身正心的品格要求。新时代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是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精神品格的基础上,将人格修养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与养成民族气节结合起来,不怕困难挑战,不畏强权威胁,不惧前路风险,立足新时代体现新气节,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中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三是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是对新时代青年的能力和信心的要求。底气是个体对自身或者所在群体与组织有能力和信心完成某项任务、实现某种目标的态度。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是历史的具体的,是从历史和现实的成绩、成就基础之上的实事求是,是对未来发展充满自信的坚定和从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中国人的底气所在,如2014年5月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现在之所以有底气,是因为国家发展起来了;2019年12月,他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了中国人民坚定“四个自信”的底气;2020年9月,他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10]2021年1月,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与势在中国一边,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青年要有做中国人的底气,这种底气既包含能力和实力,也是自信心的体现。首先,新时代中国青年有底气包含着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充分信任,对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其次,新时代中国青年有底气包含着对实现中国发展的领导力量充满信任和信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就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历程,就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底气归根结底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坚定支持。再次,新时代中国青年有底气包含着青年对自身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有信心,对自身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有正确认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