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岩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蓉生,法学博士,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 400715);徐佳辉,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要求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以及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解放战争初期的国统区以及重庆解放前夕的狱中,恪守初心、担负使命,矢志不渝、坚决斗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形成了“红岩精神”,这是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精神之源。红岩精神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的精神特质,能够满足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涵养碧血丹心爱国情、砥砺豪情干云强国志、培育奇伟磅礴兴国力、激励舍我其谁报国行的现实需要,突显鲜明的涵养价值、砥砺价值、培育价值与激励价值。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1 年 12 期

字号:

      网址:http://xbbjb.swu.edu.cn

      中图分类号:D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21)05-0001-11

      DOI:10.13718/j.cnki.xdsk.2021.05.001

      古往今来,爱国一直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朴素同时也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随着人类定居生活的出现、民族和国家的形成,这种源自热爱乡土的感情,历史地发展成为明确的民族意识和对祖国的爱,即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由此,爱国主义便成为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意志、动力、行为等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和最主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1]。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承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富滋养,尤其是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和强劲动力。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已连续多年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研究”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有学者梳理、研究认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革命地区、不同斗争领域呈现出了91种不同表现形态的革命精神。纵观已有研究,学界围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理论方位[2]、丰富内涵[3]、核心理念[4]、生成赓续与精髓实质[5]、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6]、革命品格与伦理品格[7]、时代价值[8]、弘扬要义[9]、宣传教育[10]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诸多颇具新意的学术观点。毋庸置疑,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时代命题,既需宏观把握、系统研究,也要微观着眼、精准发力,诸如具体精神形态在精神谱系中的理论方位、在新时代治国理政中的时代价值以及多种精神形态之间的内在关联等论题尚待深化。

      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在近代中国革命的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以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以国民政府战时首都重庆为中心暨中共中央南方局所辖地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11]孕育形成的红岩精神,目前尚未得到研究者的充分关注。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从理论视角分析红岩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研究尚未得到全面展开。因此,本文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贯通的研究方法,探讨“红岩精神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处于怎样的精神方位”“新时代红岩精神具有怎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两个主要问题,遵循“何以具备价值—价值有何呈现—如何实现价值”的研究理路,分别探究红岩精神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的精神特质,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涵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培育兴国力、激励报国行不同层面所彰显的涵养价值、砥砺价值、培育价值与激励价值,力图让红岩精神在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实现强国梦想的新征程上永放光芒。

      一、红岩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精神之源

      改革开放以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中央领导成员确立了“红岩精神”的科学命题。1985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原南方局领导成员邓颖超重返重庆红岩村,深情回顾了当年的革命岁月,题词“红岩精神永放光芒”,正式提出了“红岩精神”的命题。1991年4月,江泽民题词“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前进”。2002年5月,江泽民在重庆考察工作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12]同年10月,胡锦涛在重庆考察工作时也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13]2010年,习近平在重庆市党政干部座谈会上指出:“重庆的光荣革命传统,熔铸了崇高的红岩精神,是激发和凝聚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14]142019年,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工作结束时强调:“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15]32红岩精神内蕴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饱含着鲜明、深远的时代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恩格斯的书评《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在阐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辩证统一时强调:“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16]红岩精神是在真实历史基础上孕育凝结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研究红岩精神需要具备历史意识、善用历史思维,联系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历史地、科学地、理论地予以把握。数十年来,学界围绕红岩精神的形成过程、基本内涵、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以及红岩精神与其他多种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关系等论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颇具新意的观点,持续深化红岩精神研究,逐步揭示红岩精神真谛。

      关于红岩精神形成过程的研究,有学者提出“三阶段”说,认为红岩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历经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培育形成、解放战争初期的丰富发展以及解放战争后期的锻造凝结三个阶段,“与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革命斗争、与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与重庆解放前夕的狱中斗争密切相关”[17]。关于红岩精神基本内涵的研究,学者们进行了多维探讨。在持“四内涵”说者中,有的认为包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出淤泥而不染”的政治品格、民主团结的统战思维[18];有的认为红岩精神的内涵在于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19];持“八内涵”说者认为,红岩精神的内涵包括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崇高神圣的使命担当、矢志不渝的艰苦奋斗、临难不苟的英雄气概、刚柔并济的斗争哲学、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污泥不染的人格修养[14]22。关于红岩精神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的研究,学界目前已初步达成共识,认为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12],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学界一致认为,红岩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构成。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关键时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如何运用红岩精神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时代命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