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家治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学俭(1955-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兰州大学)主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 兰州 730000)。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

作为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生命线”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它不仅承担着“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和围绕中心、以人为本、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而且就其自身建设而言,也呈现为一种特殊的治理活动。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问题直接论及我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尤其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治国必先治党”的政治逻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党治理功能和国家治理功能。新时代,只有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目标”问题,包括两者承担的共同历史使命、两者发展的核心目的以及两者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等,才能以宏观视野和战略思维、微观视角和发展思维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向而行。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1 年 12 期

字号: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7月12日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等具体要求①。完善国家治理是现代国家普遍存在和共同追求的发展命题,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是一个关涉14亿多人追求美好生活、关系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以及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路上亟待创新和不尽成熟的实践命题。如何通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政治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考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和治国理政水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百年历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围绕“人”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政治需要,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治理之间不变的原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改革发展全局,尤其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我国的“第五个现代化”②,已然成为一个关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军事、国防等各个领域,涵盖物质基础、精神世界、生态环境等方面治理,兼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大内容的系统工程。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向而行,必须明确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内在关联,把握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性与科学性之间的适度张力,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优势,成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国家治理中的“角色”问题,实际上论及思想政治工作与国家治理之间的本质关联。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存在形态不同,活动类型多样,但其本质始终是“一元”的。“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③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意识形态传导活动,尽管其内容也含有非意识形态的成分,但其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巩固统治阶级执政基础的本质不会改变。换言之,无论是在国家统治、国家管理抑或国家治理中任何一种模式下,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承担的角色都不可替代,因为从人与社会这一最根本的关系范畴来讲,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产物,“从主体上说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从客体上说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④。人的“双重存在”以及人在矛盾中以实践形式不断向前发展的事实,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立足社会发展实际满足人在无限发展中不断涌现的现实需要,这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定是要围绕中心、以人为本,演绎着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之“生命线”的角色定位,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

      第一,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间,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始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革命战争时期,面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以及中国民众的无组织分散状态,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尤其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不仅多次强调“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⑤,而且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积极组织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更是根据革命建设经验总结出民主说服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批评—团结—批评”等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并探索建立专门的“能够经常做宣传工作的机构,以便使宣传工作不断地、随时随刻地进行”⑥。虽然在“文革”期间,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历了过火、扭曲的挫折式发展,但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思想政治工作也逐步恢复到科学化、学科化发展之路上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强调“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的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⑦,变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对象、条件和方法。而且,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命题大讨论中,学界也明确论证:“在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政治工作仍然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⑧1982年,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宋任穷在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工作,这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在这个岗位上的几百万干部要努力钻研这个专业,造就大批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去完成新时期赋予我们的任务。”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强调无论现实矛盾多么复杂、社会思潮多么激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⑩,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挑战,强调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11)等,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任务来抓,不仅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文化性、创新性、系统性等内容建设,而且还从新闻舆论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多方面作了科学统筹和具体部署,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