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我接手一个大班,最头疼的不是新孩子、新家长,而是班里出了名的“抓狂孩子”阳阳(化名)。通过家访得知,阳阳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两岁前基本由保姆带大。刚开学阳阳就表现得很特别:穿来的外套一整天都不脱,跟小朋友一言不合就打架;集体活动永远游离在外,还把区角翻得乱七八糟……老师不管还好,如果管,他就会嚎叫“我不要,我不要”,惹得孩子们都来围观,任何活动都无法继续。老师们无奈,只好由他随意而为。 观察了几天,我把阳阳叫过来说:“阳阳,我是幼儿园里的妈妈,来,抱一抱!”阳阳迎面而来,依偎在我怀里,我的第一感觉是像抱自己的儿子一样放松与信任。这是我很少在抱其他孩子时能找到的感觉,我能感觉到阳阳特别想被抱抱。从此我一有机会就对他说:“来,抱抱!”阳阳就会很享受地扑进我怀里,以至于其他孩子都怀疑地问我:“老师,阳阳是您的孩子吗?”我笑着回答:“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啊!”孩子们笑成一片。 我与阳阳的信任感正慢慢建立。我尝试带班时把他带在身边,这样他也能跟随我参与到活动中,可一旦我不关注他,他就会溜到他想去的地方。阳阳的表现让我感觉到他没有安全感,既极度渴望被关注,又需要自由空间。怎样才能帮助阳阳,成为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与阳阳妈妈建立共同战线 一天,阳阳妈妈来接孩子时,我对她说了阳阳的现状,并表达了想帮助阳阳更好成长的想法。妈妈把阳阳叫到身边说:“阳阳,妈妈知道你都能听得懂,从明天开始,别的小朋友怎样你就怎样,不能到处乱跑。要不然,妈妈就不能上班了,你也不能上幼儿园了!记住了吗?” 阳阳点点头,懂事的样子让人心疼。从明天开始,一场跟阳阳的“硬仗”要开始了。 用无声言语对规则发起挑战的阳阳 第二天,阳阳还是很随意地进班,走进区角摆弄起来。“阳阳,昨天我们约定好,要跟小朋友一样,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我轻轻对他说,并做好他哭喊、扔东西、打人的准备。但是,阳阳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一脸“嫌弃”地把玩具放回去,一屁股坐到椅子上,整个上身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阳阳的反应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惊叹他的变化,也感叹自己小瞧了他观察周围事物和控制自己的能力。 接下来的几天,虽然阳阳也会控制不住自己而游离在集体之外,但在我轻轻的提醒下,他很快就会回来。我特别高兴阳阳的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喜悦慢慢变成了担忧。 坐在椅子上的阳阳不断试探我的要求。每当我关注他时,他的眼神就四处游离;当我看别的孩子时,他就做出准备离开或者捣乱的姿势;当我的眼神再次落在他身上时,他又恢复了一副“你不能拿我怎么样”的样子。 相比以前的吼叫、打人、扔东西,阳阳在用无声的言语不断对规则进行挑战。我决定调整应对策略,对他进行“松绑”。在我眼皮下,他一点点逃离集体,最终到达他想去的地方——图书角旁边的一个角落,然后利用班里的架子和纸箱,把这个角落封闭起来,谁也不能进来。他沉醉在自己的“胜利逃亡”中,在这个角落里,他秘密进行了各种活动:拆分了班里的小木夹当子弹,把图书区的小帐篷当自己的城堡,剪碎了图书区老师和小朋友们制作的图书漂流卡,把图书区的小桌子涂满黑色,还私藏了许多喜欢的玩具…… 他用自己的行为对这个世界说“不”,同时,又用自己的行为塑造着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他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又希望能在这个秘密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爆发期的阳阳,“护短”的妈妈 看似风平浪静的日子被突如其来的一起咬人事件打破了。 “鲁老师,你快回来,阳阳出事了!”班里老师突然打电话给我,我快速回到班里查看究竟。王老师眼里泛着泪花,旁边的张老师说:“阳阳和瑞瑞打架,王老师把阳阳拉开,结果阳阳把气撒到王老师身上,你看,把王老师胳膊都咬出了牙印子,手腕也抓破了!”看着可怜的王老师被阳阳打成这样,真是很生气! 此时的阳阳已经过了爆发期,还躲在王老师身后,看来真是害怕了。我把阳阳叫过来询问原因,阳阳不停地重复:“是他先打的我!” “可你已经打了很多下瑞瑞了,为什么不停手呢?”我问阳阳。阳阳打起人来,停不下手,必须由老师把两个人分开。当时的阳阳由于情绪激动,所以向王老师发泄情绪。 “是他先打的我!”阳阳仍不停地小声重复。“那你为什么咬王老师呢?”我轻轻地问他。“是他先打我的!”阳阳依旧重复这句话。“来,老师抱抱。”我把阳阳抱在怀里说:“王老师因为你而受伤,我们去跟王老师道歉。”我鼓励阳阳去道歉,但他只是站在王老师旁边,一句话也不说,嘴里一直重复:“是他先打我的。”从他胆怯的目光中,我能感受到他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不知怎样承认的复杂心情,我安抚他先回去坐下。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阳阳妈妈,妈妈反问我:“是不是王老师在拉阳阳时,把他拉疼了?是不是你们太凶了,他害怕了?”我诧异阳阳妈妈的反应,向她解释:“阳阳打别的孩子,老师拉阳阳,结果阳阳把老师咬了、抓了!自始至终,老师没有大声对孩子说过一句话。孩子拒绝道歉,做父母的应该以身示范。王老师刚毕业就遇到这样的事,也很害怕,我觉得你应该过来看望一下王老师,并当面跟孩子一起向她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