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反应快是聪明的表现,而做事总是慢半拍的孩子则前途堪忧,于是不停地催促孩子快点、再快点。不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做事慢节奏的孩子,将来可能更有出息。 数学考试的时候,小奇慢条斯理地做题,最后两道大题往往没时间做,所以成绩仅仅是中等。后来,老师让他先做分值高的题,他的成绩大大提升 玲玲是个3岁女孩,妈妈总叫她“蜗牛”,因为她做事像蜗牛一样慢:早上起床,她总是斜靠在床头长时间发呆;吃饭时总是细嚼慢咽,从没见她狼吞虎咽过;出门时,她系鞋带需要两分钟,对蝴蝶结的系法斟酌再三;当然,走在路上她也是慢吞吞的,总被妈妈催促:“小祖宗你快点走!” 玲玲的父母都是雷厉风行的个性,对玲玲的慢节奏大惑不解。 玲玲妈说:“这孩子的蜗牛性子到底随谁?她该不会真是一只蜗牛转世吧?” 玲玲爸说:“这孩子不够机灵,该不会是个弱智孩子吧?” 8岁男孩隆隆的慢节奏也让父母大为恼火。 隆隆爸说:“这孩子的个性好像随他姥爷,做事特别磨叽,再好吃的东西也没见他抢过,再着急的事也没见他跑过,他总是比别的孩子慢半拍,让人看着心里发慌。学校的运动会,他从来不报名参赛。老师告诉我,他站在跑道边助威的喊声都跟不上大家的节奏。我真担心,这孩子以后会在竞争中成为失败者。” 隆隆妈倒是没有失去信心:“隆隆确实不够聪明,但他每天不慌不忙的,也能把作业写完,考试成绩好歹也是中上等,老师还夸过他成绩稳定呢。如果他再振作一点,一定不会是失败者。” 14岁的小奇是个“万事不争先”的男孩,数学课上,他从来不抢着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如果前面几名同学回答得不对,老师一定会提问小奇,而小奇的回答往往是正确的。老师很奇怪:“既然知道答案,为什么不举手?” 小奇总是羞涩地挠头:“我得好好想想。” 数学考试的时候,小奇也是慢条斯理地做题,浑不把时间当回事,结果,往往最后两道大题没时间做,所以成绩仅是中等。后来,老师让他考试时先做分值高的题,他的成绩大大提升。 “这孩子的智商是全班最高的!”数学老师断言,“同样的错误他不会犯第二次,说明他很会思考,善于总结。只可惜他是慢性子,不知道在快节奏的时代里,会有怎样的命运在等着他。” 生活中,许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做事磨蹭就气不打一处来,可是无论怎么催促,孩子总是我行我素,像是故意跟家长作对。有些家长怀疑孩子脑子笨,担心孩子在竞争中落后,殊不知,慢,也是一种节奏,而且更优雅、更高效。不信?让我们看看专家怎么说。 慢节奏的孩子总是能够表现得更加专注。在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他们更能够集中精力,排除外界干扰,因而未来学业成绩更佳 众所周知,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那么,自家孩子的先天气质属于哪种类型,就是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A.Thomas)和切斯(S.Chess)经过长期跟踪研究,根据活跃水平等9个维度将孩子的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 容易型的孩子生理节律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环境,如容易接近陌生人,容易接受新的食物,容易接受安慰等;情绪比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喜悦的情绪占主导;求知欲强,在活动中比较专注,不易分心;爱游戏,容易得到成人的关爱。这类气质的孩子占研究样本的40%。 困难型的孩子生理节律混乱,睡眠、饮食及排便等功能缺乏规律性;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不容易接受成人的安慰,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表现为易退缩和易激动;主导情绪消极,紧张、焦虑强烈;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容易分心;难以与成人合作,与成人关系不密切。在研究样本中这类孩子占10%。 迟缓型的孩子不活跃,情绪比较消极,表现较为安静和退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比较温和低调,对新环境的适应比较慢,通过引导和教育能逐步适应新环境。在研究样本中这类孩子占15%。 除以上三种类型的气质外,还有35%的孩子属于混合型气质。 做事总是慢半拍的孩子,气质大多属于迟缓型和以迟缓为主导的混合型。 托马斯强调,迟缓型气质的孩子只要能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通常会慢慢适应环境,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但是,如果父母对其缺乏应有的敏感和关心,如漠视、粗暴等,孩子容易形成不安全依恋。进入学校后,与同龄人相比,这类儿童显得有些适应困难,如表现出焦虑、不安等。 当代心理学家的研究进一步证明,长期来看,迟缓型气质的孩子,优势往往越来越明显,有后来居上之势,甚至被心理学家称“大器晚成型气质”。 研究发现,慢节奏的孩子更善于思考。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很快作答的孩子会给人一种机灵的感觉,但是,那些愿意进行深度思考的孩子往往是最后的赢家。虽然慢节奏的孩子思考的样子容易被人误以为迟钝,但事实是,他们的大脑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 慢节奏的孩子总是能够表现得更加专注。在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他们更能够集中注意力,排除外界干扰,因而未来学业成绩更佳。拥有超强的专注力是孩子天赋潜能的显现,他们也因此拥有了比同龄孩子更优秀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