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更容易患中耳炎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大众健康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1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门诊经常会见到游泳后出现耳朵疼的小朋友,一般情况下,都是患了中耳炎。

      那只有游泳会导致中耳炎么?当然不是了。

      孩子容易患的中耳炎

      中耳炎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和特殊类型中耳炎四类。其中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易得的类型。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眼耳鼻喉其实在解剖上是相通的,比如耳和鼻就通过一个叫“咽鼓管”的器官相连。因此感冒(急性鼻炎)可引起中耳炎。相对于成人而言,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免疫力更弱,更容易被病毒和细菌侵犯引起感冒。同时,在解剖结构上,儿童的咽鼓管比成人更短、更平、更宽、更直,因此感冒导致的鼻腔感染更容易通过咽鼓管扩散至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的发病。同样的道理,婴幼儿喂养过程中错误的哺乳姿势,引起婴幼儿呛奶到鼻腔后,乳汁也更容易经过“短平宽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高患病率与另一个儿童时期特有的器官密切相关,那就是腺样体。咽鼓管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在中耳,一个开口在鼻腔后方,而腺样体就长在鼻腔的开口附近。腺样体在出生后开始逐渐增殖,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增殖最旺盛,然后就开始萎缩。一个发育正常的腺样体从发生到萎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并不会引起疾病。

      然而腺样体本身是一个免疫器官,如果小朋友经常感冒,会反复刺激腺样体增长,有些患儿会出现腺样体异常肥大,并堵塞鼻腔后方,同时也堵塞了咽鼓管在鼻腔的开口。这样就会导致耳朵和鼻子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导致中耳内产生液体,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因此,儿童容易出现的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均有和发育相关的特有的影响因素。

      并非只有夏季高发

      分泌性中耳炎一般冬季高发,发病前患儿往往有感冒的病史。之后可以出现耳痛、听力下降,部分患者听自己说话的声音好像增强了一样,称为自听增强。小儿往往由于不会表达而不主动诉说听力下降的感受,幼儿可表现为言语发育延迟,学龄前儿童常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常被家长误认为其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儿童可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学习精力不集中、看电视要求过大的音量等。

      如果仅一耳患病,另一侧耳听力正常,则可能长期不被家长察觉。

      另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时往往伴有耳痛,疼痛可轻可重。有时患儿可因夜间耳痛严重而来急诊就诊,慢性者多无耳痛。成年人还可能会感到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有些人按压耳屏后,闷胀感可暂时减轻。部分患者可伴有耳鸣,耳鸣一般不重,可为“噼啪”声或低调“轰轰”声,或表现为打哈欠、擤鼻子时耳内出现气过水声。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全身症状较重,可有发热、惊厥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同样,耳痛是常见的表现,通常会比较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婴幼儿由于不会诉说耳痛,常表现为搔耳、摇头、哭闹。如果鼓膜发生穿孔,可以出现耳流脓的症状,流脓后疼痛可减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出现耳流脓,流脓可以间断出现,也可以长期持续存在。感冒或耳道内进不洁的水再次发生感染后,脓液量可增多。还可以表现为听力下降,听力下降的程度不等,需要通过听力检查来进行判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耳鸣。

      小心这几个场景

      除了儿童本身存在的易得中耳炎的危险因素,不正确的生活和喂养习惯也会明显提高中耳炎的发生率。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容易导致中耳炎的状况。

      ●如果孩子抵抗力较差,容易感冒,症状较重,鼻堵脓涕的时间较长而未用药治疗或缓解,鼻腔感染可以沿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诱发感染,导致急性中耳炎。或者鼻腔感染导致咽鼓管功能下降,中耳和鼻腔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导致中耳负压引起中耳积液,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感冒的时候游泳,或者使用不正确的擤鼻涕方式,都容易明显增加鼻腔感染。喜欢掏耳朵或者不当采耳的习惯,容易导致外耳道感染,并向内影响到鼓膜和中耳。

      ●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或鼻窦炎,鼻堵脓涕的症状重而未积极治疗。鼻腔疾病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病变,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等。

      ●给婴儿喂奶的时候,若让孩子平躺着吃奶,呛奶后奶汁容易通过又宽又平的咽鼓管进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