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假期终于过半,开学的脚步近了、近了,再近了! 从盼望放假到期待假期早日过去,宝妈们复杂的情绪如同一趟长途旅行。旅行前,各种攻略准备,期待远方美丽的风景和旅途中的小确幸;旅途中,状况百出,百爪挠心,既已出发只能苦苦坚持;归来,告诉自己远方很美,自己很努力,但是再没有下一回! 假期,合理安排时间,丰富孩子的生活、“补学补差”,是宝妈们的首选要务。从早晨起床到夜晚入睡,时间安排精确到分秒;从智力培养到体能训练,多角度、全方位,面面俱到。“完美的娃”“别人家的孩子”终于要向我们招手说“你好”,可过去的大半个暑假却残酷地告诉我们: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翻开朋友圈,满目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宝妈不禁想问: 为何别人家的孩子每天按时起床入睡、自理能力强,我家的娃每天起不来、睡不着、生活习惯差? 为何别人家的孩子彬彬有礼听指挥,我家的娃套上“紧箍咒”依然敢上天入地闹天宫? 为何别人家的孩子爱唱爱跳爱学习,我家的娃却天天浑浑噩噩不知今夕是何年? 不急不急,放松心情。教育本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不可怕,看不见才最可怕。对比虽然有伤害,但易于发现“病灶”,找准“他律”这枚“药”,药到病除,自家“自律”的娃才会来到!当然,从“他律”到“自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沟沟坎坎要跨过去。下面几位家长的分享,也许能够帮助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当一些,一起来看看吧! 自律改变的是心,不是形 ——杭杭妈妈 说到自律,很多妈妈会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痛苦的话题。自律代表优秀,这都是“别人家”优秀孩子才具备的特质,我很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自律,可为什么我的孩子就是做不到呢? 我想说:因为你的要求,孩子不喜欢,他感受不到“规则”背后的快乐。 3岁前的孩子是懵懂的,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早睡早起;不知道为什么早晚要刷牙洗脸;更不知道为什么见面要“问好”,离别要说“再见”。但他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做这些事情,喜不喜欢做完这些事情后所带来的感受。 为了配合女儿舟舟的作息时间,也为了培养儿子杭杭早起的习惯,自杭杭一周岁开始,每天清晨6点我都会准时叫醒他。起床是件特别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冬天,所以基本没有多少孩子和大人会喜欢。说实话,我也不喜欢,是真的不喜欢。但生活并不管我们的喜好,痛苦得早起,快乐也得早起,那我们不如把早起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吧! 每天早晨我都会和杭杭玩叫醒游戏。其实,游戏很简单,就是“亲亲小脸蛋”。一周岁的孩子,你想玩高难度的游戏,孩子也不配合呀!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叫醒游戏的难度需要逐渐增加。孩子不论多大,都喜欢妈妈的亲亲和抱抱,杭杭就这样每天在“咯咯咯”的笑声中醒来,看着杭杭快乐地接受早起,好像我也不讨厌早起了。到杭杭4岁时,这个游戏基本已经不需要了,用杭杭的话说:“因为我有特异功能,每天都能准时醒,不用叫!”现在,基本都是杭杭叫我早起。 早起说完,我们再来说说早睡。“早睡早起身体好”这是常识,也是需要。早起可以很快乐,早睡当然也应该是快乐的!杭杭早睡的习惯开始得更早,自出生后就开始了。因为哄完杭杭,我还需要哄只比杭杭大4岁的姐姐舟舟,所以每天晚上6点,杭杭必须准备入睡。温馨的小夜灯、妈妈轻轻的唐诗声,是杭杭入睡的标配。为什么不是摇篮曲而是唐诗呢?是因为我的五音太不齐全,唱儿歌自己不会,杭杭也不喜欢,好在我还会背唐诗。随着杭杭的成长,入睡唐诗声渐渐被五彩斑斓的绘本故事所代替,简单的听故事逐渐演变成玩绘本游戏,睡前活动就这样越来越丰富,杭杭也越来越爱上了“上床”这件事,也从我要他“上床”变成了他催促我“上床”。 现在,杭杭已经上大班了。为了帮助他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杭杭每天晚上都要和姐姐一样写家庭作业。写作业快乐吗?看杭杭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不快乐,但我得让他知道快速写完作业后是可以很快乐的。计划开始第一天,我放纵着任由杭杭自己把控写作业的时间,可想而知结果是可怕的:数字写得奇丑无比,算数错了一个又一个,时间拖得很长很长!这样不符合要求的家庭作业当然要重写,所以等杭杭终于痛苦地完成任务并从楼上下来找小朋友玩时,他的好朋友们都已经回家睡觉啦!望着已经熄灯、空无一人的篮球场,杭杭难过地哭了!哭吧哭吧,好好哭一场,你就知道早点下楼的好处了!第二天,我拼了老命催促、监督着杭杭把家庭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杭杭也很快乐地在篮球场和他的小伙伴们玩耍了一个晚上。回家的路上,杭杭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明天还要早点下楼。”“我也希望你能早点下楼,这样你就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看你今天玩得多开心。”我点头赞同杭杭的想法,但也不忘打击他,“可你每天都需要写家庭作业。”写作业太痛苦了,杭杭低头思量后问我:“不写行不行?”我很坚定地拒绝:“不行!”最后,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快乐战胜了写作业的痛苦,杭杭大声地告诉我:“那我快点写完作业就是啦!”哈哈哈,儿子,妈妈要的就是你的这个认知!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能活得轻松、自由。但正如毕达哥拉斯所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作为社会人,我们不能为孩子去除“规则”的束缚,那就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引领他感受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快乐和自由吧! 自由从自信来,而自信则从自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