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在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作用,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国家正在推行教育评价的改革,倡导以一种更为客观、全面、科学的方式去评价学校的教学成果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行为表现。在家庭中,我们也应倡导科学评价,家长要学习用理性的眼光去评价孩子,以科学有效的评价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让科学评价成为家庭的主流文化。 请看下面一组数据。有媒体报道,在某省学生中,能考进“985”大学的只有1%,50%的学生进不了高中,80%的学生无缘本科。以小学一个班级50个学生为例:平均下来,最终能进入“985”大学的可能不到1个;中考录取率不到50%,也就是说25个学生连高中都上不了;而高考的本科录取率整体而言不足50%,换算下来,这个班里只有12个学生能考上一所普通二本大学。 在莘莘学子面前,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实在有些残酷。虽然努力的孩子最终会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未能达成心愿的孩子,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愿望落空的家长。如果家庭教育仅以这些冰冷的数字为基础进行评价,那么无论对孩子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让科学评价成为家庭的主流文化”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家长评价孩子的时候要全面而不片面,要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冷静分析孩子已呈现的优劣长短;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还要以一种包容、接纳孩子的心态去进行评价,对孩子不苛刻、不求全。 那么“让科学评价成为家庭的主流文化”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意义在于让孩子在家长的科学评价下得到更多的认可、欣赏和鼓励,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家长相信孩子,常常鼓励孩子;孩子信任父母,常常得到父母的肯定、激励和赞美。这样的亲子关系才会和谐,这样的家庭氛围才会温馨,孩子也能以更包容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他人,也会成长得更顺利、健康。 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评价呢?几位相关专家、教师和家长来分享他们理念或经验,希望能给读者朋友们以参考和启迪。 善于科学评价,学做智慧父母 (丁发炜) 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存在差异性,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的进步。科学评价是一个体系,可以引入大数据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但就家庭而言,对孩子进行科学评价重点应从三个方面去把握。 长远评价不短视 家长之间如果谈论起各家的孩子,当别人问起“你家孩子怎么样”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样:“哎呀,我家孩子差得很,成绩在班里很落后,不知道能考上什么学校!”或者是这样:“我家孩子还可以,这次又考进了班级前五名,没准能考个好学校让我这当妈的脸上有光!” 从上述对话中,大家发现了什么?那就是当我们评价孩子时,无论是正面评价还是负面评价,无论是积极评价还是消极评价,无论是评价当前还是预测未来,无一例外地都是围绕着考试、分数、名次、考入什么学校等进行的。然后会根据这些评价推断出一个很片面的结论:“他家孩子学习一般,将来没啥出息”或“他家孩子学习不错,将来前途无量”。 这样的结论正确吗?可靠吗?如果我们掌握足够多的样本量,是可以做出比较客观的回答的:“今天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将来不一定就没出息;今天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将来也不一定就有作为。”我们也可以不谈样本量,就从身边众多的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说起,或从自己所熟悉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的成长历程说起,往前追溯个二三十年,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当初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后来可能泯然众人矣,现在过得很一般;当初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后来可能一直也没能在学业上取得进步,但是进入社会后如鱼得水,后来居上,后劲惊人……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当时我们觉得很笃定的那一层因果关系在后来会发生很大变化?因为人的成长本来就是一件漫长而曲折的事情,而且其中有很多重要因素在相互交错着发生作用,外因、内因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同时人的性情也有可能发生巨大变化。所以变数一直存在,未来不可过早定论,一个人成才与否与他在儿童期的学业表现之间也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或不等号。因此,单由今天的学业表现就去预判孩子的未来是很不靠谱的评价方式,单由今天的状况去评说风云变幻的将来也是很不科学、很不客观的评价方式。智慧的父母要学会科学地评价孩子,要目光长远不短视地评价孩子,还要善于让这种评价始终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促进而非阻碍作用。智慧的父母要始终以相信孩子的心态去鼓励孩子,相信孩子有无限的可能。父母始终相信孩子,孩子就会有无穷动力。谁都不能单从今天的表现去断言孩子的未来。 全面评价不偏颇 当我们说要全面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呢?很简单,那就是要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去看待孩子,而不是只盯着一张成绩单。可是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当别人问起“你家孩子怎么样”时,你能不能骄傲地说:“不错,很爱打篮球,每天坚持练习半小时!”你能不能自豪地说:“很勤劳,经常帮忙做家务还乐在其中。”你能不能毫不心虚地说:“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在学校助人为乐,和大家相处融洽,很受欢迎。”以上三种情况,很可能就发生在你家孩子身上,但是你总觉得说不出口,不足为道。为什么呢?根子还是虚荣心、攀比心、功利主义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