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21)09-0118-09 近年来,“帝国”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帝国史也由此在历史学界得到复兴。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者们观照现实的结果。因为,全球化的发展给民族国家带来了挑战,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们试图重新引入“帝国”这一范畴,把“帝国”当成“一面棱镜,通过它来审视当代世界的许多紧迫问题——甚至是一个新世界秩序诞生的阵痛”①。正是出于这种以史鉴今,西方帝国史研究得到快速复兴与发展,并出现了突破旧有研究范式的“新帝国史”。 在中国,近年来帝国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以钱乘旦主编的8卷本《英帝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为代表的重要成果,但由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于西方来说仍然非常薄弱,要想在这一领域拥有自己的学术话语权,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帝国史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对其学术趋势及“新帝国史”做一初步考察,并由此提出一点思考。 从帝国史到“新帝国史” 帝国史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出现于19世纪末的英国。1883年,剑桥大学现代史教授约翰·罗伯特·西利将其讲课内容编辑成《英格兰的扩张》一书出版,被认为是英帝国史诞生的标志。西利在书中回顾了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英格兰及其扩张的历史,提出英国对外战胜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法国之后,成为“更大的不列颠”,因此,领土扩张是英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西利从历史维度阐述了“母国”与殖民地的关系及其帝国联邦的主张,反映出当时一部分英国人转向对“有形帝国”的追求。②此后,英帝国史在英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历史研究领域,并在20世纪初通过制度化设计而最终确立起来。1905年,牛津大学开设贝特殖民史讲席教授(Beit Chair of Colonial History)。1919年,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开设罗德斯帝国史讲席教授(Rhodes Chair of Imperial History)。同年,剑桥大学开设维尔·哈姆斯沃思海洋史讲席教授(Vere Harmsworth Chair of Naval History)(1933年改为“帝国史与海洋史讲席教授”)。这三个教席代表了当时英帝国史研究的权威。 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帝国史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8卷本的《剑桥英帝国史》。这套丛书从1929年开始出版,直到1959年出齐,这30年间英国正经历了从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变。这套书前3卷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旧帝国、新帝国、英联邦的历史,后5卷则叙述了英国主要殖民地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的历史。③从历史书写视角及方法来看,这套丛书主要秉承了史学中的政治史传统,围绕宗主国及其对殖民地的统治来构建叙述框架,主要探讨了英国如何从一个欧洲小国兴起、发展成为世界性帝国,英国的扩张及帝国的建立对于作为宗主国的英国及其殖民地的意义。这种叙事显然是围绕着英帝国意识形态展开的。 以《剑桥英帝国史》为代表的20世纪上半叶的帝国史著作,关于英帝国形成的叙事基本持以下看法:英国扩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而且在19世纪中叶自由主义盛行之时,还出现了针对殖民地的“小英格兰人”及其“分离主义”思想,把移民殖民地看作“母国”的“负担”。因此,19世纪中叶前英帝国是在“心不在焉”中形成的,与19世纪末强调“有形帝国”不同。 针对这种观点,约翰·加拉格尔和罗纳德·罗宾逊于1953年发表了《自由贸易的帝国主义》一文,以“非正式帝国”的概念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对19世纪英帝国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其正式版图,因为在自由贸易的帝国主义形式下,英帝国的正式版图只是帝国看得见的部分。要理解19世纪的英帝国,应该考察这个触角伸张到世界各地的“非正式帝国”,其中包括英帝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涉及的非洲、中东、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不同国家。④因此,他们主张19世纪英帝国扩张的连续性,不赞同“分离主义”的说法,并强调对殖民地的研究。 这一主张从加拉格尔和罗宾逊二人1961年合著的《非洲与维多利亚时代》一书中体现出来。该书聚焦于非洲不同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史,从殖民地而不是宗主国的视角来解释。⑤加拉格尔和罗宾逊的帝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自由贸易的帝国主义》一文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再把帝国只看作一个领土实体,而是看作与当地合作者的一种经济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它转而关注帝国中心的特性、土著社会的结构以及边缘地区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为帝国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他们坚称正式与非正式帝国统治之间的连续性,这不仅为解释19世纪的英帝国主义,也为解释20世纪的非殖民化,甚至为解释美帝国,提供了思路”⑥。 20世纪50至70年代是帝国史研究衰微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殖民帝国的瓦解,帝国和帝国主义在这股大潮中都成了被批评的对象,人们通常把研究帝国史看成认同或同情帝国主义。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起,帝国史陆续从欧美大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甚至研究机构中被删除,代之而起的是区域研究或第三世界研究,也有一些帝国史家转向原宗主国本土历史的研究。这样,作为整体的帝国史基本上被分解成两个领域,即原宗主国的历史和原殖民地新兴国家的历史,帝国史为民族国家史的潮流所淹没。当然,帝国史在西方尤其是英国史学界并没有完全消失,1972年创办的《帝国和英联邦史杂志》(Journal of Imperial and Commonwealth History)为帝国史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