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5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21)04-0146-(07) DOI:10.13852/J.CNKI.JSHNU.2021.04.016 20世纪90年代初,分裂长达41年之久的德国历经重重考验,终于实现了重新统一。纵观二战后德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两德统一是诸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德国统一问题从一开始就深受国际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如果要探寻德国统一的源动力,则只能从两个德意志国家本身,特别是从联邦德国来发掘。因为,在追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只有联邦德国始终扮演着一个主动者和推动者的角色。 众所周知,由于二战后特殊的历史原因,两个德意志国家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截然对立,导致双方在实现国家统一的方式上长期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分歧。因此,“以政治谈判谋求统一”日益陷入死胡同。另一方面,二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德国实施了非纳粹化、非军事化、非工业化以及民主化改革,使德国传统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两大毒瘤得到彻底根除。联邦德国在建国之初,又以宪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德国人民应为欧洲的统一和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①所以,“通过武力完成统一”的思想及土壤遭到摈弃和铲除,“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便成为历届联邦政府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必须恪守的宪法原则。②那么,在追求德国和平统一的具体实践中,联邦德国到底依靠和利用何种手段或力量,持续对民主德国施加其政治影响力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须对二战后联邦德国的德国统一政策的发展演变进行深入考察。但在众多相关论著中,学者们大多从政治和外交层面来开展研究。例如,阿登纳政府的“实力政策”“与西方结盟政策”“哈尔斯坦主义”,勃兰特政府的“新东方政策”“条约政策”,施密特政府的“均势战略”“双轨战略”,以及科尔政府在历史关键时期的政治、外交作为等。 然而,回顾二战后两德关系的发展史,相较于其他所有领域(如政治、文化、体育等),双方在经济领域的交往与合作,持续的时间最长,同时也更加紧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直到1972年两德关系实现正常化为止,这甚至是两德间存在的唯一联系。由于两德在经济交往过程中蕴含着明显的政治因素,两德经济关系也因此呈现出某种“特殊性”。例如,两德间的贸易被联邦德国称为“德国内部贸易”。联邦德国始终视其为一种特殊的“国内”贸易,而非对外贸易,因而对原产于民主德国的货物不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显然,联邦德国在两德经济关系中存在着一些政治考量。 两德经济关系中的政治因素虽然引起了一些国外史学家们的注意,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在少数,然而,他们都没有将其上升到联邦德国德国统一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德国内部贸易只是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经济政策的一个环节,因而无法反映出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经济政策的全貌。 事实上,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它是联邦德国政府针对民主德国实施的贸易、信贷、投资、经济制裁与经济援助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措施的总和。它与一般国家之间传统的“经贸政策”概念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主要是,联邦德国以经济为手段(经济制裁、经济援助、经贸合作、金融信贷等)谋求其政治利益(实现国家统一)或安全利益(保障联邦德国和西柏林的安全)的政策。换言之,它从属并服务于联邦德国的德国统一政策。维护和谋求经济利益即经济目标并不属于该政策的核心部分,因而,更凸显出其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另外,它也不同于国际关系领域的“经济外交”概念。③虽然“经济外交”也强调以经济为手段来谋求其他政治、安全或战略上的利益,但需注意的是,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外交政策。由于在二战后德国分裂时期,联邦德国自始至终没有给予民主德国“国际法上”的承认,即使是在1972年两德《基础条约》签订之后,仍一如既往地坚称两个德国不互为外国,而是“德意志内部的特殊关系”,④因此,这种以两德“特殊关系”为前提条件的“经济政策”也必然不能被联邦德国视为外交政策,这也是其特殊性之所在。 那么,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经济政策的本质是什么?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在各个历史时期追求哪些具体目标?采取了哪些手段和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德国统一的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联邦德国的德国统一政策,还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二战后德国统一问题的研究,同时对仍处于分裂状态的民族和国家也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在国外学术界,至今尚未发现关于1949-1990年间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经济政策的系统性论著。目前,与之相关的研究散见于两德经济关系史以及对个别孤立的政治、经济事件的分析论述之中。有关两德经济关系的论著从内容来讲,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纯经济的层面来探讨德国内部贸易结构、贸易关系发展状况及其对两德产生的经济影响。例如,海茵茨·达尔曼考察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德国内部区域贸易的创建以及德国分裂对两德工业潜力产生的影响,并认为联邦德国能够比民主德国更好地焕发经济活力。⑤罗伯特·迪安的著作涉及从两德建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内部贸易发展的基本状况。⑥哈里·迈尔认为,虽然德国内部贸易额从1968到1985年增长了5.5倍,但是,自1986年起,两德经贸关系呈现出一种停滞甚至倒退的趋势,其原因并不是受到政治大气候的影响(像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对峙时期那样),而是由于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的迅速回落,再加上民主德国自身经济体制革新力弱。⑦西加尔特·内林认为,作为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实行的单方面优惠政策,德国内部贸易扩大了民主德国的外贸出口,并使其对外贸易多元化。⑧玛丽亚·亨德克-霍佩则扩大了对传统经济关系的定义,对于两个德国而言,除了货物和服务交换,还包含“准经济”关系(例如,包裹运输、访问旅行、道路使用费、国际商店、最低兑换额)。此外,她还认为,德国内部贸易是德意志内部关系中更传统、更古老以及更稳定的部分;并提出,20世纪80年代德国内部贸易的发展使民主德国的国民经济避免了过早崩溃。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