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生态观

作 者:
张瑜 

作者简介:
张瑜,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84

原文出处:
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以生态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方法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对于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人与网络环境的关系、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内在机制以及持续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人和网络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网络文明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目标;虚拟与现实构成的整体环境拓展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网络交往生态涵养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在教育实践中,基于生态类型理论,建构基于不同类型媒介生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于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1 年 11 期

字号:

      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①作为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新的发展形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环境从信息技术环境到成为人的虚拟交往环境,以至于逐步发展到人机融合的智能社会环境,呈现着不断发展演进的态势。当前,如何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问题。换言之,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是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推进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认为,伴随着人类网络实践的不断发展,在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下,网络环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整体统一性、要素多样性和开放动态性的复杂系统。因此,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认知和把握,应当顺应网络环境的发展特征及其趋势,以生态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来深入研究。概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生态观,就是以生态理论视角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人与网络环境之间的关系;以生态分析方法研究网络环境的内在机制,深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以生态系统类型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模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创新。

      一、以生态理论视角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

      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②伴随着我国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生态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在社会各个领域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构建、大中小德育一体化体系建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等教育实践创新,都充分蕴含着整体关照、关系思维、动态发展等生态理论观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诞生于育人环境深刻变化的信息时代,生态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境遇,在全面分析人与网络环境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目标和任务。

      (一)以生态观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人与网络环境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通常被认为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这一界定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客观影响,侧重于把环境看做是一种与人相分离的外部实体,但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互动作用。生态的理论范畴强调生命主体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体现出一种系统观、整体观、动态观、联系观,确立起一种富含动态性、联系性、依存性、整体性、共生性、发展性的分析方法或研究思维。③生态理论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克服实体思维的缺陷,注重在把握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关系基础上认识和改造环境。基于生态理论的视角,教育者能够更为深入地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整体认知和系统把握。首先,人作为互联网的创造者,是网络环境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主体要素。从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来看,网络环境的出现是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网络环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空间建构过程,正是凭借一批批网络开拓者和使用者的技术创造和社会建构,一个丰富多彩、无穷无限的网络世界逐步发展起来。正如互联网的设计者所言:“互联网是一个技术的集合体,更是一个社群的集合体,它的成功大部分要归功于它既满足了基本的社群需求,同时又利用这些社群成功地推动了自身的发展。”④可以说,网络环境的生成是人的社会需要和劳动创造能力的对象化产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延伸和发展。其次,网络媒介的发展演变和广泛渗透促进人与信息网络不断实现深度融合。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⑤网络环境的要素和生态出现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是人创造新媒体并以之作为主体在网络空间的虚拟存在方式,从而极大激发了人的个性发展及能动性的创造,延展出丰富多彩的网络虚拟生活世界;另一方面,是信息媒介与主体“绑定”而建构起基于技术网络和人际网络深度融合的新型社会网络,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社会关系,拓展了交往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在这样的网络生态中,每个网民集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于一身,成为整个网络社会架构里不可或缺的信息“节点”。由此,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既是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也是思想交互和意义建构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⑥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信息实践活动与网络环境的发展演进成为一个同一的进程,其成长和发展受到网络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再次,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趋势下,社交网络与智能机器实现广泛连接,不断促进人与人的普遍交往和人与机器的交互融合,网络环境进一步演进成为一个人际交互和人机交互的智能社会有机体,人与机器处在一个共存共生的整体生态之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在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主体关系及其交互作用。由此,人与智能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更为复杂的网络生态,人的思想发展与其交往实践之间发生着深度关联的互动作用。“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⑦总体而言,在信息时代的网络实践中,一方面是人作为主体不断创造和发展着网络环境,另一方面是网络环境深刻影响着人的存在方式和精神发展,从而构成了人与网络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基于网络实践对现实环境的积极改造和对虚拟环境的主动创造的社会产物,是人、网络和社会的统一体。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而言,“人、自然和社会是一体的,所谓一体,是指它们处于内在联系之中,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整体。”⑧在人与网络环境所构成的这样一个整体系统中,作为主体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互联网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产物,从主体的实践工具发展成为实践环境,进而形成了一个人与网络共生发展的生态系统。这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加关注人与网络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更加重视人的发展与网络环境之间作用关系的系统性和动态性,从而在信息网络时代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创新。

      (二)以网络文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重要目标

      习近平指出:“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⑨生态是文明之基,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启示我们,生态文明作为人们在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社会实践中取得的物质、制度与精神成果,实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持续发展进步的文明状态。当前,网络空间作为人的社会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同样需要符合人民利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满足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在这一意义上,网络文明就是人类在信息网络时代的生存与发展实践中应当建立和维护的一种人与网络和谐共生、网络空间生态良好的社会发展进步状态。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⑩网络文明是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新领域,反映人们对美好网络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在网络创造实践中取得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因此,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和保障人民利益福祉的必然要求,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目标和工作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观所蕴含的价值导向,以网络文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一是发挥生态文明的价值目标对网络环境建设的导向功能。对于网络环境这样一个动态运行的系统,注重以人的自觉能动性克服环境影响的自发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理好导向性和自主性的关系,主动开展因势利导、造势引导的工作,以网络实践的进步状态和创造活动的文明成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建设目标,努力营造和发展一个和谐有序、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生态。二是提供更多优质网络内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网络生活需要。网络环境是多元的,包括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进步与倒退、精华与糟粕的所有因素,而网络文明则是一元的,那些先进的、积极的、进步的因素才是网络良好生态所需要的,网络文明建设就是要治理和摒弃网络实践中那些糟粕、与人类社会发展相悖的部分,留下精华、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内容,做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1)三是大力倡导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实践。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网络文明实践对于培养青年一代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共享精神、合作精神、进取精神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在一定意义上,生态文明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网络生态是信息时代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刻的促进作用。“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2)网络文明建设关系着青年一代的成长与发展,在建设实践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教育引导青年一代培育和践行反映时代精神、推动社会发展的网络价值观,在网络文明实践中实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