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4;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21)05-0085-15 0 引言 产业创新网络不仅是组织进行资源流动的重要载体,还能够协调成员之间分担网络风险。然而,一些来自网络内部或外部的风险因素使该网络面临较强的动荡性和失败性,甚至在遭受冲击后逐渐丧失竞争优势,严重影响了其持续稳健发展(魏龙等,2018)。例如,美国128公路高科技产业集群网络,在建成初期强烈依托政府提供的军需订单,长此以往不仅形成了固化的局部根植性和路径依赖,造成区域锁定渐渐丧失了灵活性;而且,还演化出以大型垄断企业为核心的轮轴式网络结构,致使产业面临核心组织失灵而毁灭的风险(王发明等,2006)。丹麦无线通信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在2G向3G通信技术转型过程中,许多企业沉醉在原先的认知锁定和知识锁定中,未能适应新技术环境的变化,致使网络运行逐渐失效(
et al.,2013)。一个正在解体或毁灭的产业创新网络,不仅无法使组织之间顺利开展创新活动,也使产业丧失了获取预期经济回报或技术收益的可能性。因此,如何构建具有抗毁性的产业创新网络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学者们发现创新网络抗毁性的影响因素主要聚焦在以下2个层面:宏观网络层面包括网络层级性、网络同配性、核心边缘结构、集聚结构、网络惯例等(Crespo et al.,2014);微观组织层面聚焦在核心企业失灵和组织创新(Woolthuis et al.,2005)。由于产业创新网络中的成员是实施创新的组织,从微观组织创新活动的差异层面切入网络抗毁性的研究,有助于从最基础层面揭示创新网络如何保持抗毁性。而且,有研究指出,产业创新网络中组织创新的程度存在非均衡分布的特征,是治理创新网络抗毁性最基础的微观影响因素之一(万幼清等,2015),但是有关二者关系的研究结论不一,且没有共同考虑结构和功能维度下的抗毁性。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创新开放度分布对创新网络抗毁性的作用关系。从创新开放度的2个维度来看(Laursen et al.,2006),创新广度非均衡会导致创新网络在演进过程中过度依赖少数核心主体,使得网络难以应对核心主体失灵的风险、或者出现被核心主体牵制丧失网络整体灵活性;而创新深度非均衡决定着网络中的创新资源流动和扩散,从而影响创新网络的功能效率。因此,本研究认为借鉴创新开放度框架,探讨创新广度分布、创新深度分布与网络抗毁性的作用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揭开组织创新程度非均衡与网络抗毁性的不一致关系。 另外,近年来组织创新活动越发倾向于“团体”作战,产业创新网络中涌现出局部凝聚的技术群体现象,它是缔结微观组织与宏观网络的一种中观社群结构(Sytch et al.,2014)。例如,国内掌握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池、电控”核心技术的上汽集团与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共同致力于新能源电池技术的开发,形成了技术团簇。以往研究发现,技术群体现象具有群内凝聚水平和群间桥接关系2个关键属性,一方面,群内凝聚水平反映技术群体内主体间关系的频繁程度,这种封闭式交互可能导致“过度嵌入”问题;而另一方面,群间桥接关系强调了群体间主体跨越结构洞搭建异质知识流动的机会空间(Su et al.,2019)。而且,群内凝聚水平和群间桥接关系不仅直接影响着微观组织创新活动还会对宏观网络的结构连通性、知识流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认为在探究组织创新开放度分布与网络抗毁性的作用关系中,不能忽视技术群体涌现这一情境因素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旨在探究创新广度分布、创新深度分布对产业创新网络抗毁性的作用机制,并检验技术群体的群内凝聚水平和群间桥接关系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具体构建了新能源产业主要专利权人间的127个专利引用网络,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提供治理创新开放度的分布、技术群体活动以实现产业创新网络稳健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1 理论基础 1.1 产业创新网络抗毁性 网络抗毁性(invulnerability)是复杂网络领域的概念,指当网络中的部分节点或边在发生随机故障或遭受蓄意攻击时,仍然能够继续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近来,创新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网络抗毁性、网络脆弱性(vulnerability)、网络韧性(resilience)等研究。其中,网络脆弱性强调网络对破坏性事件的敏感性,其特征是缺乏抗毁性和韧性。例如,龚玉环等(2009)指出,中关村产业集群网络高度依赖某些集散节点会带来脆弱性风险,一旦有5%以上的该类节点受到冲击或失灵,整个网络极有可能丧失鲁棒性。网络韧性刻画了网络面对内外部风险或冲击时能够动态缓冲并恢复的适应能力,一般包括吸收风险、适应风险和恢复正常状态的能力。例如,
等(2013)认为,网络韧性指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干扰仍能够平稳运行的适应能力。借鉴Hosseini等(2016)的韧性过程框架,网络抗毁性被认为是网络韧性过程的重要一环,其重点围绕网络如何防御“内外源破坏”以维持正常运转,或“内外源破坏”如何传导致使网络失灵的。由于本研究重点探究的是,如何防御创新网络在内部成员创新活动非均衡下,保持稳健运转的能力,因此采用网络抗毁性的概念进行具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