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9641/j.cnki.42-1290/f.2021.15.005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有诸多财务会计的利润率指标中,从决策和管理的视角来看,最为常见且与管理绩效联系最为紧密的是毛利率、营业利润率、核心利润率等指标。如果从管理会计视角重新审视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和核心利润率等指标,这些指标是否能够反映企业基本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如果答案为否,那么要反映企业基本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需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指标?为此,本文基于会计的收入与费用配比思想以及管理会计权利和责任对等的视角,重新审视和分析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及核心利润率等指标,发现这些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将运输费用计入营业成本或销售费用,对毛利率有着重大影响;有些企业发生了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而有些企业则没有发生,会对营业利润率产生重大影响;有些企业生产销售的是消费税的应税产品,需要缴纳消费税,而有些企业生产销售的不是消费税的应税产品,则不需要缴纳消费税。这些情况对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及核心利润率等指标造成了很大影响,导致这些指标在企业间缺乏可比性。 为此,本文基于毛利率、营业利润率、核心利润率等指标存在的局限,参照马元驹、林志军在利润贡献损益计算模式中提出的利润贡献指标,构建能够较为准确反映企业基本经营业务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的新指标——利润贡献率。利润贡献率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毛利率、营业利润率、核心利润率等指标难以直接反映企业基本经营业务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的困境,以及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承担不同的税金及附加造成毛利率、营业利润率以及核心利润率等指标不可比的问题。 二、现有利润率指标及其局限性 (一)毛利率及其局限性 诸多学者对毛利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可大致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商业企业的毛利率,即商品销售收入与商品进价的差额占商品纯销售额的比率;二是工业企业的毛利率,即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差额占销售额的比率;三是一般意义上的毛利率,即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额(毛利)占营业收入的比率。也有学者对毛利率进行了修订,如王秀丽、张新民在毛利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毛利)里面剔除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用公式表示为: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作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毛利率的稳定性和可比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虽然毛利率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有学者指出了毛利率指标存在的固有缺陷。陈志伟、姜四军研究指出,由于巨额运输费用计入的口径不同,导致金风科技(将巨额运输费用计入销售费用)和华锐风电(将巨额运输费用计入营业成本)的毛利率缺乏可比性。金国英通过天工国际(00826)的案例研究发现,将存货囤积带来的大量资金成本计入财务费用,导致当期毛利率被高估了4%。于波成结合多个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了毛利率指标在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是利润表费用功能法的列报方式导致毛利率指标丧失了可比性,例如重庆路桥(600106)过高的财务费用、舒泰神(300204)过高的销售费用以及恒生电子(600570)过高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导致这些上市公司毛利率虚高,出现了和销售净利率背离的现象。可见,由于毛利率指标计算中的营业成本只包含产品成本,未包含三项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导致上市公司毛利率虚高或者虚低,并且在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 (二)营业利润率及其局限性 营业利润率是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营业收入×100%。从营业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营业利润中扣除了资产减值损失,加入了投资收益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均为偶然性项目,难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计算营业利润率的营业收入是涵盖了税金及附加的营业收入,但税金及附加本质上是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税款,主要由消费税、城建税以及教育费附加构成,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构成部分,不是企业真正的收入。因此,由于未剔除偶然性项目的影响,以及营业收入中含有税金及附加,导致营业利润率难以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与经营绩效。 (三)核心利润率及其局限性 核心利润率是核心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其中核心利润是指企业利用经营资产从事自身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利润。核心利润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核心利润率=核心利润/营业收入×100%=(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收入×100%。核心利润率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即每一元营业收入中有多少转化为经营活动的利润。但是,同营业利润率与毛利率的局限相似,计算核心利润率的营业收入也未剔除税金及附加,不是企业真正的收入。税金及附加未以经济利益的方式流入企业,而是最终流向了税务部门,不符合收入的确认条件,剔除税金及附加的收入才是企业真实的收入。从营业收入中剔除税金及附加之后,相应的收入会降低,对应的核心利润率会升高。因此,核心利润率由于在营业收入中未剔除税金及附加,导致最终低估了企业真实的经营绩效。 综上所述,毛利率、营业利润率、核心利润率等指标的固有缺陷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不仅会误导广大投资者的决策,而且也不利于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因此,需要对现有盈利能力指标加以改进,使其重新具有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基本功能。 三、利润贡献率的理论基础 通常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的指标大多围绕着不同的利润指标开展,如毛利、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和经济增加值(EVA)等。如果再深入一层的话,就是围绕着收入和费用展开。因此,影响各类衡量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指标的因素不外乎集中在对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估计上。如果营业收入被高估,那么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的指标就会被高估;同理,如果营业成本被低估,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的指标也会被高估。反之亦然。下文分别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进行理论分析,打开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黑箱”,为获得准确衡量企业基本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指标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