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要举办运动会,心心早早地就开始期待起来,她想和妈妈一块儿运球、投球,和妈妈一块儿开开心心地奔跑、冲刺。但在运动会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告诉心心,她第二天要去出差,没法参加心心的运动会了,只能让外婆代替她去。 心心的眼泪立马“啪嗒啪嗒”落下来:“你说话不算话!”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讲道理,一点点小事就哭。临时出差我也没办法啊,让外婆陪你去不是一样吗!”妈妈有她的道理,并对心心的“无理取闹”很是不满。 “不一样,怎么会一样,我都想了那么久了,说好你陪我去的啊!”心心越想越委屈,眼泪流得更厉害了。 “你就哭吧,一点儿不懂事!”妈妈真是不懂了,本来就是一块儿玩玩的“运动会”,这孩子怎么那么在意,还“一言不合”就哇哇大哭,真让人心累。 认识孩子的情绪 心心真的是“无理取闹”吗?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孩子的情绪,认为他的“大哭大闹”“眼泪笑脸”都是一时的,而且时常让人摸不着头脑,认为这些“一闪而过”的情绪不必太过在意,就像心心妈妈并不明白,为什么因为亲子运动会这样一件“小事”,心心会那么“无理取闹”,情绪“决堤”一样。 但如果我们走进心心的内心,就会发现,她的情绪决堤,并不是“无理取闹”。在亲子运动会这件事上,她经历了从“开心期盼”到“期望落空的失落”“不被理解的委屈”的“情绪过山车”,她失落、委屈、伤心的情绪不该被视作“无理取闹”,反而应该被理解、被认同、被安抚。妈妈要做的,应是站在心心的立场、心心的角度,考虑心心对亲子运动会的期待和期待落空的失落,从而告诉心心,她理解她的情绪,但因为工作的事实在无法分身,等心心的情绪稍稍平复些,妈妈还可用较为幽默的方式告诉心心,外婆和她一起参加亲子运动会,虽然不能参加一些比较激烈的项目,但可以玩一些有趣的项目,然后和心心探讨,她觉得外婆适合什么项目,从而帮助心心从忧伤、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 幼儿情绪是“一闪而过”的小事吗? 哈佛大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说:“情商高者,能清楚了解并把握自己的情感。敏锐感受并有效反馈他人情绪变化的人,在生活各个层面都占尽优势。情商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善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能力。”而高情商的获得,和幼儿自小的情绪认识、情绪管理等密不可分,所以幼儿的委屈、愤怒、狂喜等并不是毫不重要的小事,我们家长需要帮着孩子一起去认识这些情绪,了解这些情绪,试着帮助孩子去正确面对这些情绪,并学习着如何驱赶“坏情绪小怪兽”,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积极情绪,引导孩子学会感恩与回报。 善待孩子的情绪 正面言语,理解情绪并鼓励表达情绪 让我们先来看看幼儿在不同情境下,家长使用反面语言和正面语言对幼儿情绪的不同影响和效果。 情境1: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孩子哭了起来 家长的反面语言:哭吧哭吧,你就哭个够。 家长的正面语言:我知道玩具坏了你很伤心,我们一起想办法把它修好。 情境2:吃饭时想要自己拿碗,碗没拿稳,掉在了地上,孩子不知所措地站在一边 家长的反面语言:你真是越帮越忙。 家长的正面语言:自己的事可以自己做,真棒!看,碗这样拿就不会掉了。(向幼儿示范正确的拿碗姿势。) 我们可以看到,当孩子面临同一情境时,家长的正确话术、正面言语能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绪反馈,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意识到,爸爸妈妈是懂我的情绪的,我伤心、难过的情绪并不难为情,我可以伤心一会儿,然后想想以后碰到这样的事,我该怎么做,让自己、让大家都能开开心心的。 正面言语不但避免了孩子对自己负面情绪的自责,也引导他们在认识的基础上表达自我情绪,从而找到情绪出口,并通过家长的引导,走出负面情绪,知晓日后面对同一情境时,该如何面对。 巧用绘本,学习良好的情绪表达策略 绘本是幼儿喜闻乐见的阅读媒介,对于“情绪”这样比较抽象的概念,孩子比较难从日常生活中获得较为具象的概念,因此,家长可以利用绘本这一媒介,通过绘本角色、故事情节、插画使幼儿从简单的倾听者转变成情绪体验者、感官参与者、故事倾诉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孩子学习绘本中的情绪表达。孩子可借由绘本中生动、有趣的形象,走入到情节中并与绘本中的故事产生链接,通过对角色和故事的理解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学习识别不良情绪,例如悲哀、愤怒、恐惧等,并且学着故事主人公的方式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和孩子共同阅读绘本时,家长可试着采用以下方式更好地帮助孩子认识情绪、管理情绪。 1.问答式互动 在读绘本的过程中,父母可加入一些关键性提问,让孩子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如,孩子的入园焦虑问题。初入园,孩子总会或多或少地有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这时就需要父母耐心引导。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妈妈一定来接你》,并采用问答式互动的方法和孩子交流内心情绪。 家长:“宝贝你是不是也在担心妈妈不来接你?如果我工作忙呢?” 幼儿:“你会变成八爪鱼早早完成工作。” 家长:“如果我遇到大风呢?” 幼儿:“会变成风筝。” 家长:“如果下大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