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21)03-0206-11 当下,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和变革,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的流行更使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作为一门以“外国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在2020年度既涌现出一批“回应现实命题”之作,又有聚焦学科内生性特色、求索发展前景的宏观思考,可谓异彩纷呈。本文拟以《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年度转载论文和索引为基础,辅以世界史学科全年其他研究成果,一方面,忠实地记录世界史研究、研究者及其所属的科研单位、相关学术期刊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通过总结不同领域和方向的研究成果,揭示我国世界史研究的现状、趋势与不足。 一 世界史学术生态现状 研究者、科研单位和学术期刊是传统学术生态的金三角,它们共生共荣、协同发展,其中学术期刊是促进学界交流互动,构建合理有序、良性发展的学术生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对中国世界史年度发文量、不同领域发展趋势、科研院所世界史学科建设以及相关刊物载文与转载目次等相关数据进行了详尽的整理和分析。①数年追踪表明,中国世界史学科年均发文1 200篇,年际略微浮动;《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每年转载论文90余篇,②双方互动良好。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在地区国别的布局上不断优化,世界史学科“双一流”院校发展势头良好。③但是,这种路径对作者群、期刊特色和科研单位的把握有待提升;鉴于此,这里将着重对上述内容进行考察,管窥当前国内世界史生态。 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主力军包括在职或离退的专业学者和数量众多的硕博研究生,其构成反映了当前中国世界史科研队伍的建设。通过对近年来《世界史》转载论文作者(涵盖第一、第二作者)群体的分析,可以发现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学者所占比重不断攀升,世界史研究队伍颇具活力。以2020年为例,转载论文涉及作者共计112人次(多次转载重复计算);按照职称水平来看,涉及硕博研究生(包括博士后)21人次、青年讲师(含讲师、助理研究员)16人次、副高级职称(副教授、副研究员)20人次、正高级职称(教授、研究员)50人次,另有5人为外国学者;从年龄分布上来看,④45周岁(1975年及以后出生)的学者占据了转载论文作者群约60%。但是,作为当前中国世界史研究人数最多的青年学者群体,尤其是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含博士后),他们的发文数量,特别是在高水平刊物上的发文量和连续产出能力明显弱于业已成名的专家教授。⑤由此可见,中国世界史研究队伍中占比不大的专家教授群体潜心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持续精耕细作,进而引领世界史发展方向;人数众多的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队伍,正在成长为世界史学科厘革的新生力量。这种年龄分布结构既凸显了中国世界史学科的活力和潜力,又确保了学术旨趣的代际传承和研究队伍的平稳更迭。 同时,科研人员的构成还映射出科研院所的世界史学科布局和发展趋势。这里以世界史传统优势院校北京大学和新晋高校上海师范大学为例,作简要说明(详见图1)。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共分为世界古代史(7人)、亚非拉近现代史(8人)和欧美近现代史(11人)三个教研室,研究覆盖时段和区域较为广泛;26名专职教研人员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6人,50-60岁的12人,50岁以下的6人,另有2名外籍教授。即使考虑到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北京大学世界史研究队伍平均年龄也偏高,少见40岁以下的研究者。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现有教授21人、副教授12人、讲师9人,共42人。其中,讲师年龄集中在35周岁左右,副教授年龄集中分布在45周岁前后,这是一支年轻、颇有潜力的科研队伍。2020年,《世界史》转载论文作者所属单位为上海师范大学的共8篇,较前几年(2018年为2篇、2019年为4篇)⑥进步显著。这是其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持续产出的必然结果。当然,还有单位综合实力、号召力、人才激励机制和科研经费投入等诸多因素左右着世界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建立健全以人才选拔培养为中心、合理优化激励机制、重点投入特色研究领域,仍是中国世界史各科研院所未来工作的重心。 学术刊物是发布和展示世界史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目前,中国的学术期刊界存在着世界史专业刊物数量少、评级不高,综合类刊物对世界史专业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2020年,《世界史》转载论文来源期刊为48种,十年前(2011年)为45种;本年度转载篇目较多的期刊有《历史研究》(12篇)、《世界历史》(7篇)、《史学集刊》(5篇)、《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篇)和《史学理论研究》(4篇),前5名共占转载总量的34.7%,来源期刊多样化和转载比重均较10年前有所优化。⑦通过比对表明,《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集刊》《史林》和《史学月刊》等专业类历史刊物一直保持着高水准的专业性;同时也有综合性刊物刊发了一些学术质量上乘的世界史研究成果(详见表1)。此外,近年来,一些科研院所致力于推进学术交流和传播,创办了如《世界历史评论》《古典学评论》等专业集刊。不能忽视的是,世界史期刊依旧总体数量偏少,评级偏低,同其一级学科的学术定位和我国走向世界的大国学术定位不匹配。以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目录(即CSSCI,2021-2022)为例,历史学门类下收录期刊42种(含历史学、冷门绝学和考古学,其中台湾地区2种),只有《世界历史》一种世界史专业期刊,《古代文明》和《经济社会史评论》侧重于此。⑧即使在综合类的历史刊物上,世界史所占的版面也是偏少的。以《历史研究》为例,2020年该刊共发文75篇,世界史论文18篇,占比24%,2019年数据为28.8%(发文80篇,世界史论文23篇),世界史的发文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学术刊物,尤其是高质量、高评级的学术刊物是展示学科研究成果和风向的重要窗口,中国的世界史发展亟需学术期刊的支持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