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政府一直保持着强大的政治宣传攻势,可以说,战时爱国主义宣传是保障苏维埃国家取得战争最终胜利的有力思想武器。在众多的宣传方式中,宣传画是较为直观的一种,尽管苏联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已基本消灭了文盲,但对于文化层次不高的人而言,宣传画仍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宣传方式。宣传画通俗易懂,以鲜明的主题、生动形象的内容、巨大的感召力,在群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宣传画的传播途径相对广泛便利,无论是在城市和村镇的街头巷尾、交通工具上还是在前线的战壕里,随处可见。不仅如此,宣传画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也非同一般,其创作群体汇集了大批闻名全国的艺术家,体现了战时苏联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很多作品成为20世纪宣传画的经典之作,在苏联绘画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对于历史学研究而言,政治宣传画从一个侧面映射出一个时代的世界观、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是一种极好的历史资料来源,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作为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政治宣传画创作与发布的官方重要平台,也是战争时期发行规模最大的政治宣传画刊物,《塔斯之窗》(Oкнa TACC)①占据着战争时期政治宣传画的“头条”②位置,它不仅吸引了战时苏联全国人民的目光,极大鼓舞了士气,更是一部苏联卫国战争的编年史,为后世历史学家研究卫国战争历史打开了一扇窗。本文试通过对《塔斯之窗》的创作手段、创作特征以及在战争各阶段宣传侧重点的分析,探究以《塔斯之窗》为代表的苏联政治宣传画如何发挥战时爱国主义宣传的鼓动作用,取得了怎样的宣传成效,并简要分析《塔斯之窗》取得成功的原因。 一 《塔斯之窗》的创办 1941年6月22日,卫国战争爆发,第二天,莫斯科街头便出现了苏联著名画家团体库克雷尼克塞③的宣传画《无情地打击和消灭敌人!》,画面中的希特勒摘下了虚伪的面具,背信弃义地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英勇的苏联红军战士以刺刀“款待”他。这幅鼓舞人心的宣传画随后在全苏百余座城市的报纸上转载,打响了艺术战线的卫国战争。在此背景下,《塔斯之窗》呼之欲出。 早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就有《罗斯塔之窗》的政治宣传画,迅速、生动、直观地反映战事,鼓舞士气。以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和画家切列姆内赫(М.Чеpемных)为代表的一些服务于国家通讯社罗斯塔(Российскoе телегpaфнoе aгентство,РOCTA)的诗人和画家们根据新闻稿内容,绘制富有战斗性的政治宣传鼓动画,并配以文字,张贴于通讯社的橱窗、街道商店、车站和港口,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揭露敌人的恶行,这些用套色镂版复制的宣传画因此得名《罗斯塔之窗》(Oкнa caтиpы РOCTA)。在其存在的3年时间里(1919-1921年),《罗斯塔之窗》共刊发了1 600多幅优秀作品,获得了列宁的赞扬。 苏德战争一打响,塔斯社列宁格勒分社社长安采洛维奇(И.М.Aнцелович)、编辑科夫曼(Γ.М.Кoфмaн)和画家斯雷先科(B.C.Cлыщенко)、伊格纳季耶夫(Н.Н.Игнaтъев)不约而同地想到要延续国内战争时期《罗斯塔之窗》的传统,于是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④,列宁格勒大街上出现了第一幅《塔斯之窗·列宁格勒》(Oкнa TACC.Ленингpaд)的宣传画《恶棍闯进了我们的花园,怎么办?打死他!》。“将直观的图像与抽象的文字相结合,是那个年代讽刺素描画和宣传画的识别符。”⑤ 同时,一些经历过一战和国内战争残酷斗争洗礼的苏联艺术家联盟莫斯科组织成员也希望继续发挥《罗斯塔之窗》讽刺画艺术的宣传鼓动作用,得到上级机关批准后,以杰尼索夫斯基(Н.Денисовский)和索科洛夫-斯卡利亚(Cокoлов-Cкaля)为领导的工作坊成立了。这个具有编辑部性质的宣传画工作坊受塔斯社领导,故其创作的宣传画被称为《塔斯之窗》⑥。战争爆发后,《塔斯之窗》的艺术家们在两个工作日内创作出了第一期,并将其张贴于莫斯科的大街小巷、车站、工厂的门岗、郊区的大型农场、国营农场。 《塔斯之窗》工作坊最初的成员都是曾在《罗斯塔之窗》工作过的“老人”,包括切列姆内赫、科兹林斯基(B.Кoзлинский)、杰尼索夫斯基、列别捷夫(B.Лебедев)等。为《塔斯之窗》工作的画家人数多达560人,遍布全国各地。至战争中期,基辅、哈尔科夫、塔什干、图拉、萨拉托夫、喀山等几乎苏联各大城市都有《塔斯之窗》的画家群体,仅在莫斯科工作坊工作的就有125位画家和83位作家。1942年苏联政府对创作集体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为9位工作人员颁发了斯大林勋章⑦。战争期间,仅莫斯科工作坊就发行了约1 500张政治宣传画,发行量超200万份⑧。 档案材料显示,卫国战争爆发后的一年半时间内共刊出约700期《塔斯之窗》,平均每月刊出30幅宣传画。塔斯社负责人哈文森曾指示《塔斯之窗》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作。1941年莫斯科战役期间,工作坊的大部分人员撤离到古比雪夫,继续开展工作。《塔斯之窗》在古比雪夫设立分部后,又于1941年12月在塔什干设立了隶属于乌兹别克通讯社的中亚分部,使用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塔吉克语和土库曼语等民族语言出版《塔斯之窗》。《塔斯之窗》编辑部主任科马什科(A.Комaшко)建议在外高加索地区设立外高分部,并用阿塞拜疆语、格鲁吉亚语和亚美尼亚语出版《塔斯之窗》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