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偷”东西的情况。对于幼儿来说,“偷”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对“别人的东西”根本没概念,或者明知东西是别人的却又非常想据为己有,也有可能是觉得“偷”东西刺激又好玩,或者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被父母忽视想获得更多关注等。不管孩子为何“偷”别人东西,对家长来说,都是培养孩子物权意识的契机。 儿子的两次“偷窃”,成为我培养他物权意识的契机(方先生,30岁,投资经理人) 我儿子1岁半的时候,随我逛超市期间拿了货架上的巧克力攥在手里。同行的女儿说:“我弟偷东西了。”我告诉女儿:“拿了别人的东西藏起来,故意不让别人看到,才说明他有偷窃的主观故意。显然,弟弟没有这样做,你不能说他是偷。”随后我告诉两个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未经主人许可不能拿走。女儿能够理解超市里的商品没有付钱不属于自己,但儿子懵懵懂懂。 在儿子5岁时的一天,我爱人在收拾房间时发现一支来历不明的玩具手枪,便问儿子枪哪儿来的。儿子先说是他自己的,又说是跟朋友借的。得知他没跟朋友打招呼就“借枪”回来,我爱人责备他:“你这不是偷吗?”女儿也在一旁帮腔:“对呀,他小时候就偷过超市的东西,现在又偷了。”儿子听了委屈地哭了起来。 我从儿子口中详细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意识到他对“偷”这个词已经有了羞耻感,他边哭边说姐姐坏。我安抚他的情绪之后,问他为什么“借”朋友的枪,他说:“我就是想有个玩具枪。” 我记得作家三毛有篇文章,写她偷妈妈5块钱的经历。当妈妈发现钱不见了的时候,喃喃自语:“奇怪,才搁的5块钱怎么不见了?”三毛感觉到,口袋里的5块钱,就如同汤里滚烫的小排骨一样在烫她的腿。于是,她把钱扔到了墙的夹缝里,故作轻松地提醒妈妈去捡。那次之后,父母给了她零用钱,而她再没偷过父母的钱。 儿子情绪稳定之后,跟姐姐一起看电视。我约爱人散步,边走边聊这件事。我把三毛的故事跟爱人分享,并与爱人达成一致:了解孩子的需求,放下评判的态度,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不能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当晚,我爱人与儿子沟通,儿子说:“我好喜欢奇奇(枪的主人)这把枪,可他不借给我玩。”顺便说一句,我家不允许孩子打打杀杀的,所以从来不买枪械类玩具,这也导致儿子非常渴望有一把玩具枪。我爱人说:“宝贝儿,妈妈知道你特别喜欢这个玩具。但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在别人不知道或不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拿走,就是偷,是很严重的事情,会被警察抓起来。”女儿则给弟弟出点子:“你可以拿个你喜欢的玩具跟奇奇交换,不能偷。”随后我们再次温习了基本的物权原则: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回家。 第二天,我带儿子去奇奇家归还玩具枪。儿子有些紧张、害怕。我陪着他,鼓励他勇敢面对,也让他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加深他的印象。 奇奇的家长通情达理,笑着安慰我:“小孩子分不清你的我的,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很正常。”然后又表扬我儿子知错能改。回家的路上我再次跟儿子强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回家。这次爸爸陪你归还,下次你得自己处理。” 儿子保证今后不再拿别人的东西,又怯生生地问:“我想要一把玩具枪,能给我买吗?”回家后我跟爱人商量:“男孩子大都喜欢枪械类玩具,爱玩枪战类游戏,这跟暴力没有关系。儿子渴望有一把玩具枪,应该满足他……”爱人被我说服,认同玩具枪与暴力没有必然的关联,同意满足儿子的愿望。 从那以后,儿子拥有了一定的自主购买玩具的权利——他可以用自己的一部分压岁钱买他想要的玩具。当他不再眼气别人的玩具后,偷拿别人玩具的行为自然也就消失了。 先把物权保护好,才有成长与分享(孙女士,27岁,全职妈妈) 我是一对龙凤胎的妈妈。儿子西西在两岁时迸发出强烈的物权意识,恨不得全世界都是他的——撕纸的碎屑舍不得扔;妹妹碰一下他的水杯他就挥拳相向;与妹妹并排坐在沙发上时,他恨不得在两人之间画一条“三八线”…… 看他如此斤斤计较,还对妹妹推搡动粗,我很担心他养成自私、不友爱的坏习惯,于是发动家人故意让他分享食物、玩具给妹妹,他因此更加讨厌妹妹。 一天,一位做早教工作的大学同学来我家玩,目睹了我家俩孩子之间的抢玩具大战。我责备西西太小气,同学问我:“那你能不能把你的老公、钻戒、名牌包与我分享呢?如果不能,为什么要西西分享给妹妹呢?你要换位思考,西西连基本的物权安全感都没有,每天都在捍卫自己的物品所有权,怎么会愿意分享呢?” 同学告诉我,男孩发育慢,往往要再长大一点,小脑瓜儿再聪明一点,才会明白互惠互利的道理。同学建议我,在西西开窍之前,一定要尊重他的物权,让他对属于自己的东西有安全感。她说:“孩子在秩序敏感期都有很强的物权意识,这个东西是他的就是他的,不能随便和别人分享。你一旦强迫他分享,他就会不安。”她还说,这么大的孩子,需要在足够明白自己的物权受保护的情况下,才不会去侵犯别人的物权。 经同学指点,我与两个孩子一起制作了一些姓名贴,分别贴在他们的玩具、杯子、小椅子与书包上。日常用的洗手液、擦手毛巾之类的我都买双份,让他们各用各的,尽量避免共用物品导致西西觉得自己的物权受到侵犯。我还告诉西西:“你保护自己的东西是对的,但对妹妹动粗是不对的。你可以用语言表达,比如告诉妹妹:‘这是我的,你不要动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