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物流通道演化动力机制与趋势

作 者:
梁晨 

作者简介:
梁晨(1978- ),男,天津市人,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及城市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北京 101149)。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高效畅通的物流通道是区域经济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通道系统构成与目标,利用三螺旋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京津冀物流通道内外动力机制发现,内生动力指标中的公路里程对京津冀物流通道发展促进作用明显,而外生动力指标中的人均GDP和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影响最大。根据最大流原理构造物流通道成长状态参量,利用逻辑斯蒂方程刻画物流通道演化成长轨迹发现,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天津通道成熟较早,整体水平较高,而北京—(保定)—石家庄、北京—唐山、石家庄—(邢台)—邯郸通道尚未步入成熟期,还存在一定发展空间,这既与要素投入程度有关,也与所在地区地缘位置、产业结构、政策导向以及城市间协同程度、经济联系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从六个物流通道各发展阶段的进入时间与持续时长看,区域内物流通道的发展存在马太效应,即通道形成期越短,实力越强,后期越可能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从区域整体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助于缩小主要物流通道间的发展差异,而物流通道差异的缩小有助于加快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未来应有侧重地加快区域物流通道建设,加强京津冀区域物流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1 年 08 期

字号:

      物流通道是货物流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当前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物流通道建设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在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和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过程中,被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河北省正在着力建设物流通道,打通断头路,扩宽瓶颈路段,全面对接京津两地物流设施,提升现代物流体系综合能力,加快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步伐。为此,本研究采用三螺旋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逻辑斯蒂(Logistic)方程等研究京津冀地区主要物流通道的演化发展过程,以克服已有研究仅采用单一指标进行论证的片面性,明确物流通道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动力机制以及不同要素的作用,引导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通道效率,加强区域物流节点间的连接,促进区域物流通道与主要城市群的有机联系,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物流通道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通道的概念、构成要素、形成及演进机理等方面。比如,黄镇东[1]认为,通道是以公路运输为基础、以铁路运输为骨干、以水路运输为辅的集疏运体系;王武岗[2]对物流通道演进过程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发现物流通道系统由物理通道、服务通道、信息通道有机结合而成。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国物流通道的影响、评估与改善、效率分析等方面。比如,维特(Witte P)等[3]、科萨尔(Keser H Y)[4]认为,发展运输通道是确保区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欧洲运输通道能够提高欧盟的凝聚力,产生集聚效应,推动地区发展,欧亚运输走廊对经济潜力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布拉姆(Blam I S)等[5]对未来沿北部走廊的货物运输通道进行了评估,其研究认为,连接俄罗斯东西纬度的主干线存在瓶颈,建议修建和完善通道内物流基础设施以拉动经济增长。库兹民(Kuzmin P S)[6]基于对国际运输通道一般运行规律以及铁路网部分吞吐能力的分析,建议俄罗斯集装箱运输在未来发展中加强欧盟—欧亚经济联盟—中国通道的建设。波克里坦(Покpытан П A)[7]探讨了中美关系趋于紧张背景下俄罗斯在欧亚运输通道上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了俄罗斯在大西伯利亚铁路和北海航线上货物运输竞争地位可能提高的假设。维格曼斯(Wiegmans B)等[8]为分析长途洲际多式联运货运通道供应链服务水平,设计了包含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指标的分析模型并对跨越中欧的洲际货运通道绩效进行了评估,认为只有对内陆铁路/公路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才能更好地连接中国和欧洲。伊萨恩科(Isaienko V M)等[9]、法努(Fanou E H)等[10]对国际运输通道效率评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别设计了影响效率的关键指标来比较不同国家的通道效率。

      在演化方面,Logistic方程早期主要用于生物学领域,后来被成功用来揭示其他领域的成长过程。比如,邵志国等[11]、宋之杰等[12]利用Logistic方程高精度拟合信息产业、区域交通演化发展历程,发现其演化成长符合先慢再快后慢的发展规律;李兆磊等[13]、纪国涛[14]认为,区域物流系统是一个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等典型耗散结构特征的复杂系统,并基于此构建Logistic生长曲线对物流系统发展过程进行阶段划分。上述研究充分说明,Logistic方程可以较好地揭示研究对象演化成长的规律。不过,国内外关于物流通道成长演化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刘奕等[15]的研究,他们采用Logistic方程对湖北省沿江综合运输通道的成长演化进行了分析,并划分了其通道内运输方式的成长周期。

      现有研究主要涉及物流通道特性、影响因素以及构建与评价等,关注物流通道演化成长问题的较少。其中,也有部分研究采用Logistic方程对目标对象进行成长演化分析,但其演化模型的指标大多是单一维度的,而影响物流通道成长的因素复杂多样,单一指标会导致信息丢失,准确还原通道成长状态的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对物流通道演化成长的动力进行全面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反映通道成长状态的参量,从而实现对物流通道演化成长的分析和预测。

      三、京津冀物流通道规划建设背景与内涵

      (一)京津冀物流通道规划建设背景

      尽管京津冀地区是全国交通物流网络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但京津冀物流通道规划建设在2015年国家物流大通道划分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才正式提上日程。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区域产业转移加快,天津和河北作为直接承接地,正在着力建设物流通道,缩小地区间物流差异,推动重大物流设施一体化发展,加速形成集不同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网络体系。同时,在当前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加快畅通物流通道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发力点。畅通高效的物流通道有助于减少地区间货物流通环节,降低货物运输成本,促使整个行业形成规模效应,优化京津冀物流行业空间布局,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二)对京津冀物流通道及演化的界定

      对物流通道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看,京津冀物流通道指连接京津冀的物流基础设施群,包括京津冀三地的物流枢纽和联系京津冀三地的通道干线;从广义看,京津冀物流通道指物流基础设施群所联系的经济地带。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及《河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对京津冀地区物流通道的规划,本研究以北京—(保定)—石家庄、石家庄—(邢台)—邯郸、北京—天津、北京—唐山、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天津等六条通道为对象来探究京津冀物流通道演化动力机制与趋势。这六条通道经由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邢台、保定、邯郸等八个节点城市。京津冀各物流通道的形成和演化具有不同的特性,本研究利用三螺旋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来探究京津冀物流通道演化的动力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