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不仅仅经济总量飞速增加,而且经济结构日益优化,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高,特别是新技术、新理念、新行业的产生和崛起,市场对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因此企业必须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经验管理模式,采用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而改变经营期末才能对效益进行反馈的传统会计体系,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有效的实时反馈和管控,就成为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即日效益核算体系。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日效益核算体系的内容和构建运行进行探讨。 一、日效益核算体系的概念 所谓日效益核算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对企业每日效益进行核算、分析和反馈,并根据核算结果反映出的市场和生产信息来调整经营和优化生产的财务系统。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以生产调度的日投入产出信息和销售部门的日销售量以及价格信息为基础来对每日效益进行核定,以此反映出企业生产情况、市场销售等因素对效益的影响。一方面向企业管理层反馈各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变动情况、主要产品产销量变动影响效益情况以及产品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等具体产品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优化调整提供信息提示和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向基层管理者反馈生产变动对产品效益的影响,督促其进行生产优化并为生产运营考核提供数据依据。 日效益核算体系主要就是建立起一套实时的效益信息反馈系统。比起常规财务核算能够更加及时地反馈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更迅速地发现对企业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外部因素并进行提示和预警,提高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反应速率,帮助企业管理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抓住创效机会或及时止损。 二、日效益核算体系的核算流程 完整的日效益核算体系的整个核算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基础数据取得、数据整理和核算、核算结果的分析和反馈、核算结果的核对和系统校正。 (一)基础数据取得。日效益核算的实质就是正常财务核算程序的细化和简化,即将以每月一次的财务核算程序细化到每日一次。而其核算所用的基础数据与正常财务核算的基础数据大同小异,主要包括:生产产出和投入数据、产品销量数据、产品及物料的价格信息、各项固定成本数据。生产产出和投入数据主要由生产或调度部门提供。包括产品产量、原料投入量、燃料动力和辅助材料投入量等,主要是用于核算产品生产成本和生产产品带来的收入的基础数据。产品销量数据主要由销售或调运部门提供。包括各主要产品的销量,销售流向等,主要是用于核算产品销售收入的基础数据。产品及物料的价格信息主要由价格信息主管单位提供(可能是销售部门、采购部门、计划部门或财务部门)。主要包括各产品的实际或预计销售价格、原材料等物料的实际或预计采购价格以及内部结转产品模拟价格等价格信息,主要用于核定收入和成本。各项固定成本数据主要由各项固定成本费用的主管单位提供(如薪酬信息由人事部门提供,销售费用信息由销售部门提供等)。主要包括如薪酬、折旧、广告费等其他固定性成本费用,主要以固定成本的形式参与产品成本和每日效益的核算。 上述基础数据一般需要每日更新,如生产产出和投入数据和产品销量数据;有些数据(如产品及物料的价格信息)若无法每日更新则应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并修正核算结果;因各项固定成本数据以及部分生产数据等一般只有月底才能有准确数据,在实际操作核算中可采用预估数据在每日进行分摊,待准确数据取得后进行调整。 (二)数据整理和核算。数据整理和核算就是以取得的基础数据为依据,简化模拟月度成本核算的分配原则和核算方法来对产品成本的企业每日效益进行核算的过程。该过程是将生产销售数据货币化、财务数据化的过程,也是日效益核算工作的主要环节。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产品产量、产品销量以及产品价格数据来核定企业每日收入数据。再根据生产投入、产品库存、原料燃动等物料价格以及相关生产成本费用等数据来核定产品成本、边际贡献等数据,并根据产品产销量来核算企业每日产销成本。最后根据相关销管费等固定成本费用数据来核算并最终形成企业每日效益等相关信息。简单来说就是每日对企业经营管理数据进行一次梳理并形成每日经营成果的信息,而这一过程主要可以使用Excel等办公软件建立计算公式进行自动计算来完成,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软件系统来实现完全的自动核算。 而效益核算的结果也是根据具体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定。除按财务会计口径根据企业产品销售情况核定企业每日销售效益外,还可以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要来核算其他每日效益信息数据。例如为直观地体现生产波动情况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或企业内部无销售权的下级单位(分厂、车间等)进行核算时可直接以产品产量和生产投入数据为基础,来核算生产效益(即视同所有产品全产全销口径下的效益);还可以根据生产优化的需要来对不同产品的边际效益或产品线的效益进行核算,作为优化产品生产结构的数据支撑。 (三)核算结果分析和反馈。如果说数据整理和核算环节是日效益核算体系的主体环节的话,那么核算结果和反馈环节则最直接地体现日效益核算体系的管理价值。日效益核算体系作为一项促进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财务工具,在做好其“算”的职能的同时,更要体现出其“管”的职能。所谓“管”就是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报送。 核算结果分析就是对核算结果进行解释,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对比说明。主要包括:效益变动分析和产品盈利能力分析。 效益变动分析就是对效益总体情况进行解释。即日效益(或累计效益)与月度计划效益进行对比(或与过去效益进行同比或环比),找到效益差异点——如某产品产销量变化、某产品价格或成本变动、固定费用变化等,找到引起差异的具体原因——如生产波动导致产销量或成本变动、市场变动导致销量或价格变动、费用上升的具体原因等,并列明每项因素对效益的影响金额,向企业管理层进行提示和预警,为企业及时发现经验管理中的漏洞并止亏止损提供信息导向和支持。而产品盈利能力分析就是对企业主要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位毛利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企业的盈利点和亏损点、哪些是厚利盈利点、哪些是薄利盈利点,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