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2020-06-26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053(2021)04-0652-10 近年来,一些优秀的中国本土企业在引进模仿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成为领先的行业在位企业。但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创企业通过颠覆式创新异军突起,对行业内原本处于领先的在位企业形成巨大的冲击,加速在位企业陷入“创新者的窘境”[1]。在位企业如何采取应对策略来抵御新进入者的冲击并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日益成为一个重要并且紧迫的研究问题。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新进入者都会对在位企业产生颠覆,一些在位企业不但可以适应这种竞争,而且还能利用新进入者的冲击来巩固市场地位[1][2]。现实生活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例子可以说明。例如,手机行业在位企业华为,在2011年面对小米互联网手机的冲击时,就积极对其商业模式进行模仿和学习,两年后推出荣耀子品牌,进而赢得了持续竞争优势。这些在位企业没有独立探索全新的技术或商业模式,而是在识别到新进入者带来的冲击后迅速反应,对他们的新技术或商业模式等进行了模仿和学习,利用了新进入者带来的创新知识从而赢得发展。 当前关于在位企业与新进入者的文献,主要是从新进入者的角度出发,研究新进入者如何面对在位企业的强大竞争,采取模仿或差异化战略[3]以取得可观的市场份额,或者通过颠覆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提升绩效,对在位企业实现超越[4][5];关于在位企业的研究也主要是关注和强调在位企业面对冲击时受到的影响和变化[6],以及他们应该如何避免组织刚性、网络嵌入等竞争劣势[7]。而对在位企业的战略主动性和资源优势讨论较少,对于他们是否可以反过来向新进入者进行模仿和学习的问题还没有充分研究。 基于以上研究缺口,本文通过在位企业华为荣耀子品牌“模仿”学习小米互联网手机、美的“模仿”学习九阳家用豆浆机、淘宝和京东“模仿”学习拼多多“拼购”模式的纵向案例,深入剖析在位企业应对新进入者竞争的动态过程,站在在位企业的视角构建出反应型知识搜寻应用模型,刻画在位企业向新进入者学习的动机、过程与内在机理,为后续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提供相应的分析框架和指导建议,以寻求一种新的路径和机制来帮助在位企业巩固竞争优势,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1 文献回顾 1.1 在位企业与创新知识 在位企业(incumbent firms)是相对于行业中的新进入企业(new entrants)而言的概念,本文沿用主流研究关于在位企业的观点,界定在位企业为行业中发展历史较长、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且具有较强创新性的成熟企业[8]。在位企业拥有更加丰富的组织资源和更突出的创新实力,它们一般是目前主流产品或服务标准的起草制定者或垄断者[9]。 创新对组织的竞争力和生存、成长和持续的成功至关重要[10]。技术快速革新、市场需求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成为决定组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其中,技术知识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机会去发现新的知识联系与组合[11],市场知识的获取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判断和预测市场需求[12],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学者提出,在位企业可以通过对内部知识进行投资、组建战略联盟和新进入者收购等方式在新的技术范式下构建知识[13]。但是这些方式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较大的组织变革或者耗费较大的资金。因此,Katila和Chen指出,当所需知识不能通过继承或是很容易地添加到组织的知识库当中的时候,知识搜寻的方式将显得尤为具有吸引力[14]。现实中的例子已经告诉我们,在位企业可以通过知识搜寻向行业中的新进入者积极进行模仿和学习以弥补自身的知识缺陷,做出战略回应以快速响应环境变化。然而,目前就在位企业如何运用知识搜寻从新进入者处获取创新所需知识的研究尚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 1.2 组织学习与知识搜寻 关于在位企业与新进入者竞争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视角是从组织学习中的知识搜寻视角展开的。知识搜寻过程中,组织重新组合、重新定位并利用现有知识来创造新的知识[15]。企业很难仅仅依赖于自身有限的资源和能力就能满足复杂环境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外部知识搜寻成为企业弥补内部资源不足、推动创新发展、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16]。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外部知识搜寻方面。 从知识搜寻的范围来看,企业的外部知识搜寻会涉及到多种不同的知识来源,比如客户、供应商、大学与竞争对手等,企业的搜寻行为要明确在这些知识源中进行搜寻的宽度与深度[17]。组织学习是一种积累的活动,搜寻会集中在先前知识积累的领域进行[18]。知识搜寻可以分为本地搜寻和远程搜寻,组织利用本地搜寻确定短期解决方案,利用远程搜寻来寻求潜在长期突破。目前大量研究主要是以企业本身为中心,而对于公司如何在竞争环境中进行搜寻,竞争对手和所处行业的环境对企业搜索影响的考究还比较少。Katila和Chen就此缺口进行了研究,他们将搜寻视为一种竞赛,以焦点企业和竞争对手探索式和利用式学习为划分依据,并且把它分为领先、追赶、同步三种搜寻路径。在追赶型搜寻路径中,竞争对手会首先对某种知识进行探索,然后在没有焦点企业参与的情况下完全利用它,在此之后,焦点企业才对这种知识跟随探索(late exploration)并追赶上来参与这场竞赛,最终与竞争对手同步利用(synchronous exploitation)[14]。但是在这个研究中,也并未将焦点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具体特征和相对的市场地位(在位企业与新进入企业)考虑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