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背景下快递企业物流网络结构及自组织效应

作者简介:
周建平,徐维祥,李露,周梦瑶,浙江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中国浙江 杭州 310023; 刘程军,侯和宏,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中国浙江 绍兴 312030 周建平(1995- ),男,浙江丽水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E-mail:zjp126222@126.com 刘程军(1987- ),男,通讯作者,湖南邵阳人,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E-mail:lcjun01@163.com

原文出处:
经济地理

内容提要:

为探究电子商务纵深推进背景下快递企业物流网络的宏观格局及微观机制,文章基于“双十一”期间的中通快递流通数据分析多尺度视角下省—市—县三种层级快递物流网络的空间格局、网络结构和网络自组织效应,得到以下结论:①快递流量分布格局由省域尺度的块状分布格局,向市域的多核心及极核溢出的聚集式分布转变,再向县域尺度的一核多极空间形态转变。不同尺度下的网络结构异质性明显,具有一定尺度效应。②电商快递有效削弱区域联系格局中的地理约束,强化沿海区域与欠发达地区的物质输送联系,而且快递物流网络格局反映电商产业供给侧集聚—消费需求侧离散的空间特征。③网络联结紧密度呈省—市—县梯度下降。快递物流网络尺度越小,交互性较强的模体结构出现的频率越低,而发散型模体结构的主导地位越强。④互惠性、扩张性、传递性、中介性以及闭合性等多种网络自组织效应推动快递物流网络结构复杂化。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21 年 07 期

字号: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纵深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创新升级,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基础设施奇迹”带来了接入设施的广覆盖及使用设施的低门槛,抹平了一定程度上的“数字鸿沟”[1]。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逐渐孕育了新的经济发展形态,改变了各类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特别是电子商务向生产生活的持续渗透,形成了新的资源要素配置方式,同时也推动了传统意义上地理空间格局的改变,包括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模式、区域间的空间联系均产生了深刻的变革[2]。而电子商务对空间联系格局的影响路径之一是依托于快递物流这一线下实体,根据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网上零售额为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85239亿元,增长19.5%,同时快递物流量也快速增长,2019年快递业务量达到了635.2亿件,比上年增长25.3%。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的快递物流带来了更广区域的联通,一方面电商快递带来的跨区域要素配置和资源输送会对区域间联系和城市网络体系重构产生较大的影响[3],另一方面电商快递承载了信息流及资金流,实体反映了互联网信息及资本的跨域配置。随着这种虚拟及实体要素跨域流动的日益强化,区域体系的联系基础发生了内在的变化,基于快递企业物流联系视角形成的区域网络体系逐渐浮现。在此背景下,基于大型快递企业物流输送视角的区域网络联系特征和组织规律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信息化背景下区域间的复杂流动网络研究已经成为探究现代区域体系的新出发点[4],而且区域研究中“流空间”相关的研究体系不断完善,“地方空间”研究逐渐向“流空间”研究转变,网络化的研究导向逐渐代替了等级化问题的导向,使区域等级理论框架向区域间关系以及网络联系的框架演进,学术界在“流空间”视角下以区域间要素流动分析区域网络及空间关联的研究也渐成体系,如在客运流视角,Smith以航空公司乘客流量数据,分析了全球城市网络系统的联系特征变化[5],在旅游流视角,Chua则根据地理标记社交媒体数据的方法分析了意大利南部地区旅游景点的空间、时间和人口特征,以此揭示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状况[6],此外,Ashkezari-Toussi基于社交网络数据的情感地图分析了城市间的情感网络结构[7],Krtke基于制造业网络分析世界城市网络结构及制造业如何联结城市网络,扩展了对世界城市网络的研究视角[8]。同时,国外学者对流空间理论的成熟运用也引起了国内学者对该理论的广泛关注,开展了旅游流[9-11]、信息流[12-14]、企业流[15-16]、物流[17-18]以及居民流[19]等多种流空间要素研究。其中,因物流是基于实体货物流通桥接区域,相比于其他要素,它与城市间生产分工及价值链体系的关联更为紧密[20],这使得在物流联系视角下开展的区域网络研究成为流空间理论深化扩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如宗会明等基于腾邦物流的企业分支网络数据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空间网络组织模式展开研究,发现全球化对物流企业的网络组织演进存在影响[21];刘程军等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构了浙江省县域物流网络结构,发现了物流网络中节点联系总量与电商发展水平的空间拟合度较高[3];梁双波等则借助货代企业数据分析物流供应链网络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得到了经济、区位、政策、市场以及物流组织情况等因素对供应链网络形成具有影响作用[22]。

       此外,由于“流空间”网络数据属于节点间的关系型数据,对网络与网络间关系的研究方法与传统的计量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类: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及凝聚子群等指标来研究网络的结构及聚类特征[3];②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网络节点联系总量的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23],这两类方法只能基于单一网络,不足以分析网络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也难以探究该网络与其他网络间的影响关系;③通过二次指派程序(QAP模型)对网络数据进行重复采样来排除观测值之间的依赖性[24],该方法可以阐明网络间的关联关系及关联强度,衡量外生网络的影响效应,但未能剖析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④具有细致刻画空间网络形成过程优势的方法,如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它可以提供一个完全随机的网络形成过程,并通过仿真过程及参数估计推断内生结构、节点属性和外部网络对某一网络结构形成的影响效应[25]。现有关于快递物流的网络结构研究主要聚焦于宏观层面,对于微观结构的组织模式深入分析亟待加强,而网络模体分析及指数随机图模型在剖析网络形成过程及微观机制具有较强解析能力。

       尺度效应表现为随着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研究深度的变化,研究对象呈现出数量特征、质量特征及时空结构的异质性[26],而物流网络的空间尺度不同,网络规模、组织规律性以及微观结构都会呈现差异化特征[17-18]。现有针对物流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省级及市级尺度,而随着中心城市发展容量的逐渐饱和以及互联网经济发展重心和渠道的持续下沉,县域成为快递物流发展的重要节点[3],展开多尺度的快递物流网络分析能较好展现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的快递物流网络结构。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快递运单中提取出实际快递物流数据,以此构建快递物流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模体分析以及指数随机图模型在多尺度视角下分析省—市—县三种层级物流网络的空间格局、网络结构和网络自组织效应,有效克服既有物流网络研究中运用引力模型及企业分支网络方法间接估算而难以比较准确度量真实联系情况的问题,以期丰富快递物流网络微观研究样本,为物流网络优化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快递企业物流网络—多尺度网络格局及特征—网络节点属性及模体—网络自组织机理”为主线,具体从空间格局、网络结构和网络自组织效应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方法主要为社会网络分析法、模体(Motif)分析方法以及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