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属于认知范畴,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能为孩子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家长们都特别关注孩子的数学启蒙。但学龄前孩子的数学认知并不仅仅是加加减减,比如“模式”也是数学认知的一方面。在此,和家长们分享幼儿数学启蒙正确的理念以及实用的方法,希望在轻松的亲子游戏中帮助孩子提升能力! 模式就是规律 4岁半的菲菲最爱玩串珠游戏,她把各色珠子串在一根绳子上:先是一颗红珠子,再是一颗黄珠子,接着是一颗蓝珠子,如此循环。虽然在穿第一颗珠子时,菲菲还不知道第十二颗珠子是什么颜色,但只要她穿过第十一颗珠子,就很自然地知道第十二颗珠子是蓝色的。这时,如果有人递给她一颗其它颜色的珠子,菲菲就会摇头说:“不对。” 菲菲串珠就是幼儿自发运用“模式”思维的典型例子,体现了“模式”的重复性和预测性。那么,“模式”究竟是什么?对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性?模式认知能力在幼儿阶段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1.模式的概念和分类 模式主要是指按一定规则排列的重复或递增的序列,它由相同的单元或按照同一规律发展变化的单元构成。通过对模式结构及变化规律的概括,可以帮助我们对模式的发展进行预测。模式,其实就是规律,是幼儿对内隐的规律的发现、表征和创造。 模式类型的划分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模式组成的基本单元来划分,分为重复性模式和发展性模式;二是根据组成模式的不同载体来划分,分为实物模式和符号模式。 菲菲串珠时,使用了以“红—黄—蓝”为基本单元的重复性模式。如果菲菲按照“红—黄—蓝”“红—黄黄—蓝”“红—黄黄黄—蓝”……的颜色顺序串珠,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性模式。发展性模式意味着模式的基本单元不再是相同的,而是按照同一规律发展变化的。 串珠这种以实物形式呈现的模式就是实物模式,同类型的还有身体动作上的“拍手—跺脚”,听觉上的“上课铃—下课铃”等。假如我们把幼儿能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实物去掉,仅用字母、数字、文字、几何图形等抽象符号来表达模式,如“ABCABC”“13579”,这便是符号模式。 2.模式的重要性 模式是早期数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儿童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如数列、函数、代数)、发展认知推理能力奠定基础。识别和运用模式涉及分类、排序、计数、概括、推理等智力活动形式以及儿童对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识等。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 3.模式认知能力的发展 孩子从出生起便具有模式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其模式能力也在不断提升。3.5岁~4.5岁与5.5岁~6.5岁是模式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模式认知能力发展可以概括为:模式的识别(识别一组序列的重复性和规律性)、复制(复制出与原有模式具有相同结构的模式)、扩展与填充(在模式识别的基础上对模式发展和变化进行预测)、创造(能够自己创造出一种模式结构或序列)、比较与转换(能分析出模式结构的异同并用不同表现形式表征同一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对一些孩子来说,能够复制一个模式,并不代表他们真正掌握了模式的规律。菲菲能够看到黄珠子在红珠子后面、蓝珠子在黄珠子后面、红珠子在蓝珠子后面,但未必清楚“红—黄—蓝”这样的模式结构。 还有很多孩子知道模式规律,但是却想不到在实际中运用模式规律。比如几个三四岁的孩子一起用积木搭围墙,他们一块红一块绿地摆,这是模式规律。当红绿积木用完时,有的孩子们会想当然地说积木不够了,而有的孩子却能够想到挑蓝色的积木插在红绿之后,形成“红—绿—蓝”相间的规律。我们看到,当问题出现时,只有极少孩子表现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如何让孩子从数学经验走向解决问题,才是提升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帮助孩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式是幼儿数学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其发展数学思维的基石,也是他们需掌握的核心经验之一。生活中的“模式”无处不在,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多观察身边事物的规律性,感受“模式”带来的审美与趣味。同时,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和情景有助于孩子的模式能力迁移,有助于他们从基础的模式识别与复制过渡到更高阶的模式扩展、创造、转换等。 1.体验生活中的“模式”之美 孩子的生活环境中,“模式”是无处不在的。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识别生活中的“模式”,让孩子体验到“模式”所带来的审美与乐趣。如许多流行歌曲中重复的节拍、健身操中对称的动作、绘本故事中排比的段落、有规律的剪纸图案,以及一周七天、一年四季的轮回等,这些都蕴含着模式规律。 2.多与孩子进行互动讨论 良好的亲子互动和讨论,对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如亲子共读中,许多针对低幼年龄段的绘本本身就充满着重复性和预测性的规律。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如果孩子能跟着家长一起讲,说明他发现了这种重复性模式。有些故事充满着发展性的情节,这也是一种发展性模式。那么,家长在讲到一定页数或某个情节后,可以暂时不讲,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猜猜后面可能怎样发展。这些看似是语言领域的学习内容,其实都蕴含着数学领域的思维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