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曾说:“很多家长把孩子不守规矩当作活泼可爱,把不讲道理当作独立自主。这种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教育。”这一说法很有道理,因为孩子成才的前提是成人,而成人的第一课则是有规则意识。所以,家庭教育绝不能丢掉“规矩”,否则孩子就可能因为“无法无天”而害人害己。 讲规矩不是封建陋习 (孙先生,37岁,高中语文老师) 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曾发生一起这样的新闻事件:一名小男孩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开车,这一幕被道路监控拍了下来。交警找到车主,得知驾车的孩子是他儿子,刚满9岁。原来,这个孩子跟妈妈一起驾车出行,车由妈妈驾驶,但儿子觉得开车好玩,缠着妈妈非要体验一下。妈妈认为儿子有过开玩具车的经验,就把方向盘交给了孩子。最终,交警对孩子的妈妈予以罚款500元的处罚。 这则新闻引发了我与同事们的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孩子肆意妄为,家长心存侥幸,是在鼓励孩子挑战规则。作为老师,我们都有同感: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已不是个别现象。 古人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时过境迁,我们发现当独生子女成为家长之后,他们教育出的孩子们懂“规矩”的越来越少。有家长把规矩视为过时的封建陋习,把孩子的违规行为看作天真活泼、大胆尝试,不阻止不教育。这样的孩子,进入集体生活会走很多冤枉路,甚至处处碰壁。 我教育自己的两个孩子,社会是有规则的。比如:先来后到,要自觉排队;红灯停,绿灯行;你制造的垃圾要自觉扔进垃圾桶;公共场所不能喧哗,电影院里要把手机静音……很多规矩是约定俗成的,是人们早就总结好的,我们从小就要熟稔于心。比如: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与肩挑小贩莫讨便宜;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公食之器,不用已箸翻搅;食勿响舌,咽勿鸣喉;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我与爱人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遇见长辈,主动打招呼;和长辈一起走路,要走在长辈身后;吃饭时,要等长辈先动筷子;参加亲友同事的喜宴,要说吉利话,尽量面带笑容;参加葬礼要穿黑色正装,全程不能笑;邻里有丧事,不在附近高声搅扰…… 有一次,我带着两个孩子坐公交车。急刹车时,我家大宝手里的豆浆洒在了地上。我马上带着他与3岁的弟弟一起擦。车子晃晃悠悠,为了擦干净地上的豆浆,我们用光了两包纸巾。我还教大宝跟别人讨来一包纸巾,才把地板彻底擦拭干净。两个孩子非常顺服,全程近十分钟都在用力擦地,受到乘客们一致夸赞。 我一直教育孩子们遵守公共规则。所谓的公共规则,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公共场所,你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走的时候就该是什么样子。潜移默化中,孩子们明白从小讲规矩不是很刻意地去做什么、去取悦谁,而是一种家风。我们对“规矩”的理解,不是要教育孩子做循规蹈矩的“机器人”,而是行为不逾矩,有公德心,讲秩序,让别人觉得舒服。 我家大宝今年读五年级,亲友们都说他有规矩,讲文明,招人喜欢。比如,上电梯,他一定会摁住延时按钮,等所有人进来再关门。若有门帘,他一定会举着,等人通过后才放下。家里两位友人来访,其中一人逗他:“我们两个谁更好看?”他一一罗列两人的优点,没有做比较、分高下。每次出门,他都会跟家里长辈打招呼,自己去哪里,何时回来,会交代得很清楚。二宝处处效仿大宝,在幼儿园也是老师喜欢的孩子。 为什么要从小教孩子有规有矩呢?我认为是为了孩子将来人生更顺遂——一个明白规则、遵规守矩的人,会像一缕春风,让身边的人觉得舒适,进而成为自己最好的“保护伞”,最大的竞争力。 在该立规矩的事情上不容商量 (张女士,34岁,副研究员) 去年暑假,我到外地进修两个月。其间,我爸妈在我家帮我照顾孩子。 老人们爱用巧克力诱惑孩子吃蔬菜。一来二去,我4岁的儿子学会了跟大人讲条件:“我先吃巧克力,再吃蔬菜!”像吃饭、刷牙、收拾玩具这种自己的分内事,他也会讨价还价。 我进修结束回到家,发现儿子完全变了样。叫他午睡起床,他撒娇要我给他穿衣服。被我拒绝后,他说:“那你给我买冰激凌。”到了吃饭的时间,他又说:“你让我看电视,要不我就不吃饭!”坐电梯下楼的时候,我让他跟邻居打招呼,他又提条件:“那你答应给我买棒棒糖……” 这种“凡事都要谈条件”的情况,逐渐破坏了我给他立的很多规矩。老人们觉得孩子学会谈条件是聪明的表现。我却觉得在规则范围之内的讨价还价应该鼓励,这有助于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维,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不希望他处处无视规则,甚至逾越规则任性而为。 次日吃饭时,儿子又说我奖励他巧克力他才吃蔬菜。我明确地告诉他:“不管你吃还是不吃饭,都不会有巧克力,因为吃饭是你的分内事。如果你不想吃,可以直接告诉我。如果你晚上肚子饿,没有人单独给你做饭。如果不吃,你现在就可以离开餐桌。”当我摆出一副“你爱吃不吃”的架势时,他反而乖乖地吃饭了。 晚上,我找了几本相关家教主题的绘本。借助绘本故事,我告诉儿子,很多规则是绝对不可以讨价还价的。比如,过马路要牵着大人的手,公共场所不乱跑、不大声喧哗,不能破坏公物等,都必须遵守,没有商量的余地。再比如,已约定的规则也不能讨价还价,说好了晚上8:30洗脸刷牙、看电视不能超过半小时、一周只买一次巧克力,都必须无条件遵守。 与儿子谈完,我又跟父母沟通,提出“明确底线、适度放手”的原则,跟他们交代了我跟儿子明确约定的规则,要求他们在原则问题上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心软。但我也知道,隔代亲,老人很难对外孙坚持原则,于是我叮嘱他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推给我,比如当孩子讨价还价的时候,对孩子说:“我们只能按规则去做,你要讨价还价,就去找你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