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缺位”与“在场”

作 者:
杨川 

作者简介:
杨川,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原文出处: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21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常听到家长感慨“孩子不知不觉就长大了”,感慨背后反映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有意或无意地缺席了。当然也有家长说自己每天都和孩子见面,但每天见面就真的“在场”吗?其实家长“在场”并不是指简单地生活在一起,而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融入感。

      儿童成长路上“缺”了谁

      在家庭中,谁缺席了孩子的成长呢?当下主要有两种类型:父亲“缺位”与家人“缺位”。

      父亲“缺位”

      《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中揭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孩子得到的父爱太少!从大数据上看,超过55%的家庭,由妈妈担当陪伴孩子的主力。而爸爸陪孩子时间较多的家庭比例只有12.6%,还没有祖辈陪伴得多。

      首先,重要却不自知。有研究显示,父亲的陪伴有助于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性格品质,形成正确的性别认识,更好地提升情绪调节能力。但科学研究未必能带来生活实践的认同。很多家庭中,父亲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用,而错失对孩子的教育机会。

      其次,愿意却无可奈何。有些父亲也知道自己需要参与孩子的成长,但总感觉没有时间陪孩子。每天早出晚归,回家时孩子已经睡下。偶尔有时间,又想自己放松独处。观念上虽然认同,却无法落实到生活中。

      第三,陪伴却不参与。有些父亲经常和孩子在一起,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缺位”。但其实生活在一起,并不一定真的参与了儿童的成长,比如,陪孩子时经常表现为:孩子画画,自己刷手机;孩子玩玩具,自己打个盹;孩子说话,自己应付。这时,父亲虽然和孩子在一起,但参与度极低。

      家人“缺位”

      家庭教育中,除了缺失父亲的陪伴,还因父母外出务工、离异、工作繁忙等导致了其他家人的“缺位”。所以照料孩子的责任,有时就交托给了祖辈、亲戚,甚至是保姆,虽然家长可能无意为之或迫于无奈,但教育似乎成了移交给他们的责任。

      家人“缺位”,一方面表现在因各种理由导致父母无法和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另一方面,则隐性地表现为无陪伴时间与陪伴无质量。职业父母每天或每周能和孩子共处的时间非常有限,再除去做家务、休息,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当然也存在家长陪伴无质量导致的间接“缺位”,孩子的业余生活被兴趣班、电子产品充斥,没有对生活、人生、世界的经验、观察与感悟,家人表面的轻松陪伴,实则是缺位的。陪伴,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跟孩子相处的质量。

      家长“缺位”导致的不良影响

      家长“缺位”不仅带来情感的疏离,更有可能对孩子的认知、精神甚至成年后的生活产生影响。

      缺乏安全感

      家长“缺位”导致情感缺失,孩子从小没能很好地感受爱,也就很难理解爱与表达爱。情感缺失容易导致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以至于性格孤僻或者渴望情感。

      缺乏性别认同

      家长“缺位”,尤其是父亲等男性家长的缺位,导致儿童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接触的性别单一。模仿是儿童成长的主要方式,缺乏某一性别的观察和模仿对象,容易让孩子缺乏性别认知与定位。父亲的缺失可能导致男孩无法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

      缺乏幸福能力

      幸福从来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它与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紧密联系。研究显示,童年期,家长高品质的陪伴,有利于成年后的生活幸福和婚姻美满。可见,家长的陪伴正是培养孩子幸福能力的关键,或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长缺的到底是什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家长的“缺位”呢?其实这背后更多是观念、方法的缺失。

      家长陪与不陪、陪着做什么、陪到什么程度都是行为表现,但背后的根源则在观念层面。很多家长,尤其是父亲没有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将父母责任仅仅局限于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资。良好的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生活富足,家庭关系、父母榜样会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出色的生活技能、出众的道德修养和爱与被爱的能力。很多家长将教育孩子视为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而忽略家长和家庭在孩子成长中无法取代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父母陪伴的重要意义,但还是有很多家长感到力不从心。比起无意识的家长,这类家长更纠结。一方面,他们深谙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参与儿童的成长;另一方面,他们深感时间不足和精力不够,无能为力的感觉使他们内心充满愧疚和焦虑。

      有些家长虽然和孩子在一起,但过程中跟孩子很少互动,缺乏高质量的陪伴,如,用买玩具代替一起玩玩具、用给钱代替一起购物,等等。这些都是家长缺席陪伴孩子的表现。

      如何实现有品质的“在场”

      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家长是否“在场”、如何高质量的“在场”,是每个家长都需要研究的一门学问。

      转变意识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要做好四个“一”,即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自己必须参与孩子成长的意识和决心。也许只是个早安吻,也许是个迎接拥抱,观念一旦改变,行动就会发生变化。

      “缺位”可以“在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