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治理论纲

作 者:

作者简介:
项久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从观念与实践的双重维度中推动国家建构,在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机制、教育活动,事实上成为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形式。从历史与现实的整体性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治理是通过主体的身份转换、内容的深度嵌入、功能的优化配置、载体的现代发展等方式实现的。展望思想政治教育更好服务、赋能国家治理的前景,思想政治教育要对国家治理的成就更具有解释力、对国家治理的主体更具有引领力、对国家治理的实践更具有影响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找准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结构性定位。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21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21)02-0012-06

       对于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观念塑造、实践引领等多重角度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开展创造了重要条件,构成了国家建构中一种独特的教育活动、教育机制。面向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更加关注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实现与国家治理的理念同构、制度同构和实践同构。由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既实现自身结构体系的优化与更新,又能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治理:何以必要?

       近年来,“治理”愈发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学术层面的研究与国家战略层面的关注保持着同频共振。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此虽有一定关注,但还较少整体思考国家治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结,还没能从结构性、内部性的角度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治理的若干重大问题。实际上,从党的文献来看,虽然“国家治理”作为一个完整概念首次出现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围绕着“国家治理”等相关问题展开了丰富的论述,我国也积累了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进入新时代之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这一命题的提出,实际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增长点。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形式,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形式。国家治理不仅有物质维度、发展维度,更有思想维度、观念维度。因而,整体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第一,国家治理具有复杂性,在协调多元主体关系、整合多样利益之时,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机制使国家治理“化繁为简”。国家治理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国家治理主体的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主体整合的重要作用。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其主体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政党与政府,同时也包括公民等更多的主体力量。而多元主体在国家治理中的共同在场,不可避免地就会产生一个先决问题,即必须将主体凝聚起来进而使国家治理的主体格局更加有序。主体是具有自发意识参与国家治理还是具有自觉意识投身于国家治理,对于国家治理成效的取得有着质的差异,而意识、观念方面的课题往往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加以解决。在自发参与的情况下,国家治理是零散的、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系统的,主体往往无法全面认识国家治理的意义与价值。国家治理的主体不能仅是一块块“拼图”,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包括物质生产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等在内的多重国家治理机制,通过物质力量、观念力量进行主体间的深刻联结,使主体成为有能力、有自觉性、有创造性的能动主体。进一步看,国家治理的利益基础具有高度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利益聚合的重要作用。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处理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治理而言,更是要夯实好全社会共同参与国家治理的利益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从利益观念、利益协调、利益整合等多重角度介入,既从观念上为国家治理的有序展开注入思想力量、精神力量,又从实践中切实协调好国家治理可能引发的利益冲突与具体矛盾。由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进驻,国家治理得以“化繁为简”,提升国家治理的效率与效能。

       第二,国家治理具有精准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机制使国家治理不断趋向于“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理想状态。国家治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管理,其中一个鲜明的特质便是治理的精准性。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治理,实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治理不断走向精准化、精细化的时代需要。国家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的美好生活,从现实层面看,“美好生活已然成为新时代中国人对于生活状态的自觉追求”,[2]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需要具有精准性,这与国家治理的精准性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国家治理与美好生活的双重精准性,需要通过多样化的路径来加以实现,而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可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板块加以理解: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研究服务于国家治理目标的精准制定、精准落实。“研”“学”必须与“用”紧密联系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价值引领、意识形态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智库成果、宝贵经验,需要从国家治理的需要出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精准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全局需要。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服务于国家治理各环节的现实展开。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现如今蓬勃发展的“课程思政”,实际上共同构成了一个服务于国家治理的育人格局。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的“主阵地”中开展系统的教育教学,同时又在新兴的育人体系、育人格局中为国家治理奠定坚实的观念与实践基础。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服务于国家治理成效的精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这与国家治理的实践诉求是高度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既可以直接服务于国家治理成效的精准提升,也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来精准推动国家治理的实践,不论是直接的方式还是间接的方式,其最终指向都是通过培养具有创造性、独立性的时代新人来使国家治理的运转更为精准有效。

       第三,国家治理具有系统性,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来推动国家治理的系统开展与整体协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国家治理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内在地需要与特定领域、环节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大系统。具体来看,在国家治理的经济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动主体正确认识“义”与“利”的关系,推动主体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开展经济治理活动的一般原则、本质特征与必然要求,从而使国家治理的经济环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核。在国家治理的政治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动主体正确认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推动主体认识到国家治理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与更好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为主体明确好参与国家治理的政治“基准线”。在国家治理的文化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动主体正确认识“文化”与“政治经济”、“传统”与“现代”等关系,推动主体认识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力量,从而突出国家治理的价值属性。在国家治理的社会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动主体认识到“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国家治理在社会领域中的系统面向,认识到国家治理所设定的社会层面目标与理想蓝图。在国家治理的生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动主体认识到“自然”与“人类”、“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与坚持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使社会发展进步更可持续,使国家治理成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治理是系统的又是具体的,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又可以拆分为具体化的任务。需要明确的是,主体的认识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治理的终点,在认知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推动主体形成对于中国特色国家治理模式的认同,自觉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实践中,为国家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治理的最终落脚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