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Z世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及其原因

作 者:
周顺 

作者简介:
周顺,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讲师(上海 邮编:201701)

原文出处:
国际展望

内容提要:

美国“Z世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呈现明显两极化、主体向左的趋势。一方面,这种两极化与两党意识形态、政策立场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两极化也显示出新的代际特征,即鲜明的道德色彩与强烈的对抗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政治认同两极化的原因包括信念激情期的周期性再现、美国大学校园成为政治认同极化的孵化器、安全空间建构与微侵犯观念隔断大学不同政见者的沟通与交流、社交媒体强化“Z世代”同一阵营内部的政治认同等。“Z世代”大学生以“对抗共同敌人”的方式参与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并使投票率创下新高,这成为其政治认同极化公开表达的明证。这一态势引起了专家、学者等的警惕,重建大学校园政治生态成为美国社会的共识。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也给未来的中美关系增添了不确定因素,社交媒体的运用将使“Z世代”大学生对华民意更具敌意,受害者心理将使美国舆论在人权等相关问题上对中国持更负面的评价,安全空间防线将使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受到进一步干扰。“Z世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趋势及大学校园政治生态将是评估美国政治未来走向的重要参考因素。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21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77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68-(2021)02-0084-19

       【DOI编号】10.13851/j.cnki.gjzw.202102005

       “Z世代”(Generation Z)指美国1996年以后出生的人口,其约占全美总人口的26%,其中年龄最大的一批正走出校园、迈向社会。从族群结构来看,“Z世代”大学生中白人约占53%,拉美裔约占20%,是美国历史上族群分布最多样化的一代大学生。①从经济结构来看,“Z世代”大学生的贫困率超过20%,较“千禧一代”②大学生贫困率增长8个百分点。③从家庭结构来看,虽然“Z世代”大学生的入学率(59%)及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均为历史最高,但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也创下新高,约为1/3。④从政策偏好来看,“Z世代”大学生更相信政府的力量,更关注气候变化、医保改革、经济发展与种族平等。⑤从行为特征来看,“Z世代”大学生更精通技术、更务实开放,既强调个人主义,也注重社会责任。⑥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Z世代”大学生的两大身份特征,即“互联网世代”与“安全匮乏世代”。与“千禧一代”不同,“Z世代”大学生伴随着苹果手机(iPhone)的诞生以及“色拉布”(Snapchat)、“照片墙”(Instagram)等各类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而一同成长,对他们而言,“滑动、点击、滚动几乎是像呼吸一样重要的第二本能”⑦。与此同时,“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在国内大肆营造恐怖主义危机四伏的气氛,让“Z世代”的年轻人更确信自己时刻处于危险当中,他们注重自我感觉,关注个人情绪安全,对所谓的安全匮乏尤其是言辞暴力相当敏感。根据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2019年的报告,“Z世代”大学生表现出更高比例的焦虑、抑郁与严重的自杀倾向。⑧可以说,沉溺于虚拟环境中的“Z世代”大学生是孤独感最强的一代,也是最倾向于政治立场公开化的一代。

       “Z世代”大学生是美国未来政治的主力军。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来自这一群体的选民占合格选民人数的10%,投票率超过53%,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总统选举投票率最高、政治参与最活跃的青年人群。⑨“Z世代”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同呈现明显的两极化、主体向左的趋势。其政治认同两极化也显示出新的代际特征。政治认同两极化导致自2013年以来美国的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增加。⑩譬如,新生代“新右翼”组织层出不穷,年轻的新纳粹分子、三K党成员和装备精良的“布加洛男孩”(Boogaloo Boys)(11)充斥着大学校园;在政治谱系的另一端,左翼大学生一边积极参与“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运动与“安提法”(Antifa)集会(12),一边向校方施压,抵制校园讲座,围堵教务长居所及社区,(13)要求大学更名(耶鲁大学)、教授停职。芝加哥大学英文系在招生计划中声明“只招收致力于黑人研究方向的学生”,更是对学生政治认同极化的推波助澜。(14)如果福山关于“两党目前处于极化历史最高点”(15)的判断正确,那么“Z世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极化则预示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国内政的分裂图景。相较于其他代际的大学生,“Z世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出现明显的两极化趋势。(16)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通过考察当代美国大学校园政治生态的变化,对“Z世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的特征、原因及影响进行探讨与展望。

       一、“Z世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的特征

       美国“Z世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包含三层含义。(17)首先,“同一与等同”,即政治共同体的同一性,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对“美国信念”(American Creed)(18)的认同。这一认同的基础不是血缘、文化,而是一整套抽象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包括自由、公正和机会平等。其次,“确认与归属”,即认为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政治群体,具体体现为大学生对某一政治立场或政治主张的支持与拥护。再次,“赞同与同意”,即对自己所属政治群体的期待、选择或批判(批判性的认同),具体表现为通过谈判或斗争等达到强化政治群体自我归属感的目的。

       在美国社会陷入“低水平的绝对流动与低水平的相对流动产生叠加效应”(19)的背景之下,政治认同两极化将以极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持续存在,甚至出现政治认同的“代际效应”。“Z世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受到美国国家极化的直接影响。从静态的中观层面来看,美国国家极化主要表现为两党斗争的尖锐化、精英立场的极端化、媒体参与下的意识形态对抗的白热化(20)以及选民对立情感的持续化,其中右翼多以观念强度的变化(行为更加激烈)来应对左翼观念幅度的变化(文化产业全面左转)。(21)从两极化的动态视角来看,美国国家极化正在重塑新的社会关系与政治平衡,现有的联邦主义资源及宪法等自我纠错机制受到严重侵蚀,不但无法起到制衡作用,反而成为加剧两极化的制度引擎。(22)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社交媒体对青年人的全面“入侵”,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与美国国家极化高度同步化,呈现两极化且整体向左的态势。“Z世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两极化是这一代人独有的特征。

       (一)“Z世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具有鲜明的道德色彩

       与东欧学生剑指“国家”,法国学生剑指“社会”不同,美国学生反叛运动主要建立在反抗“道德文化”的基础上。(23)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重塑了美国社会对婚前性行为与政治权威的看法,那么2013年之后“Z世代”大学生则参与并见证了同性恋权利合法化的进程,领导了2019年规模最大(全球逾400万人参加)的气候大罢工,(24)以持续推进“黑命贵”运动的方式直面美国的系统性种族主义问题。(25)在他们眼中,这些不仅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更是道德问题、善恶问题。

       (二)“Z世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两极化具有鲜明的平等色彩

       在政治光谱的两极,左翼更认同“平等”,右翼更认同“自由”。(26)“渴望自由又害怕失去平等”这一“可敬的冲动与矛盾”成为美国政治的基本特征。(27)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Z世代”大学生都是平等主义的认同者,“不论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允许学生发展自身的特殊才能”成为他们认同的“唯一正义形式”。(28)坚守平等是美国“Z世代”大学生信念认同的第一要务。在他们看来,美国是一个族群国家(Nation of Nations)。白人、非洲裔、拉美裔、亚裔、印第安人五大族群构成了多元民族国家,在同一部宪法保障下和平共处。没有平等与多样性,就没有政治认同。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平等主义开始以政治正确的名义进入大学校园,反对歧视、支持少数族裔及其宗教信仰、帮助非法移民及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成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关注对象。在推进平等的同时,蔑视社会规则、否定历史及传统、“取消文化”等观念随之占领校园。有教育者感叹,平等主义自我满足的做法就是把大学里不合其口味与情调的东西一扫而空。(29)美国教育领域已成为政治正确大旗下极左思潮的“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