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薪酬及关联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与职工薪酬相关的平行分录,因迟延支付而涉及极为复杂的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业务处理。本文以高校会计实务为例,针对传统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介绍一种更为简洁的平行分录编制方法。
一、职工薪酬及关联业务的核算特点
综合《政府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制度》)和《政府收支分类》的相关规定,高校职工薪酬及关联业务的核算具有以下特点:
1.组成内容复杂性。按《制度》规定,职工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规范津贴补贴(绩效工资)、改革性补贴、社会保险费(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业年金、基本医疗保险费等,下同)和住房公积金等。这一特点决定了无论是财务会计出于职工薪酬数据的统计需要,还是预算会计出于支出明细分类的需要,均涉及非常庞大的明细科目设置。
2.负担对象复杂性。按《制度》规定并结合高校实际,职工薪酬费用的负担对象,既有通过“单位管理费用”核算的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活动,又有通过“业务活动费用”核算的教学和科研业务活动,还有通过“在建工程”“加工物品”“研发支出”和“经营费用”核算的资产或经营活动成本。
3.扣款种类多样性。按《制度》规定,与职工薪酬相关的预扣款,至少包括代扣代缴的社保缴费、住房公积金、工薪所得税和其他代扣款项。这一特点决定了无论是否考虑预算会计中的支出确认,财务会计都将涉及较为复杂的负债科目设置。
4.开支渠道多样性。就高校而言,用于支付职工薪酬的经费来源,除基本预算拨款之外,还可能涉及项目预算拨款和自筹经费。这一特点决定了相关明细科目的设置,将随经费来源的不同而成倍地增加。
5.延迟时间明确性。与职工薪酬相关的延付款项,多为具有明确迟延期限的政策性应付款,如当月预提(扣)的社保缴费、住房公积金、工薪所得税等,均必须于次月在固定时限内全部缴纳。这一特点决定了财务会计在确认与职工薪酬相关的负债时,就可预知其迟延付款支出的归属期间及其具体分类。
6.会计处理节奏性。职工薪酬的计提分配、工资的发放、代交(缴)款的预提(扣)和缴纳等,在发生顺序上所具有的依次继起性和发生时间上所具有的相对固定性,使得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具有明显的时间节奏。这一特点决定了职工薪酬及关联业务的会计处理,可从业务循环的角度进行整体优化。
二、职工薪酬及关联业务的核算假定
为简化论述,现结合高校会计实务,就职工薪酬及关联业务的核算做如下假定:
1.职工薪酬的组成项目仅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社保缴费(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下同)、其他工薪和住房公积金。此假定可明确并简化与职工薪酬及关联业务核算相关的明细科目设置。
2.除财政拨款外无其他资金来源。此假定可使预算会计对相关支出的核算,简化到无需按“资金来源”进行明细科目设置。
3.基本预算拨款和专项预算拨款均不涉及国库支付并且所有款项均存于基本存款户。此假定可排除与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的核算内容并将付款业务的会计处理简化到只有一条银行付款记录。
4.职工薪酬费用的分配仅涉及“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此假定可将与在建工程、加工物品、研发支出和经营费用相关的核算内容排除在外。
5.只有一个专项并且其支出功能分类为“科学技术”。此假定可将预算会计中的支出核算简化到无需按“具体项目”和“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进行明细科目设置。
6.其他代扣款项仅为个人负担的周转房租。此假定可将“其他应付款”的核算简化到只需设置一个与职工薪酬核算相关的二级科目。
7.对事业支出的核算采用一级科目单设“教育支出”“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后勤保障支出”的账务组织方法。此假定可降低支出类会计科目的级次。
8.业务处理顺序依次为:计提工资及单位负担的社保缴费和住房公积金——计提个人负担的社保缴费和住房公积金——发放工资并代扣工薪所得税和其他款项——缴纳社保缴费——缴纳住房公积金——缴纳代扣的工薪所得税——支付其他代扣款项。
三、基于传统会计思维的会计科目设置及业务处理
通过增设明细科目以满足核算或管理上的特殊需要,是人们最为习惯的一种明细核算组织形式,以职工薪酬及关联业务的核算为例,为使预算会计对相关迟延支付的确认有迹可循,就要对相关负债科目增设明细核算。基于本文核算假定,在传统会计思维模式下,高校可按下述方法进行相关明细科目设置和业务处理。
1.会计科目设置
(1)为满足相关事业成本的核算需要,“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之下可按成本大类、预算类型、支出经济分类类级科目进行明细科目设置。其中:“业务活动费用”下分设“教育”和“科研”,“单位管理费用”下分设“行政”和“后勤”;“科研”下分设“基本”和“项目”,“教育”“行政”和“后勤”下只设“基本”;支出经济分类类级科目分别为“工资福利费”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费”。按此思路,需设置(3+1×2)×2计10个与职工薪酬费用核算相关的最明细级费用类会计科目。